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风电企业 » 正文

特写|中车株洲所深耕风电整机产业的十年之路

日期:2016-09-18    来源:中国风电新闻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16
09/18
11:1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风电企业 中车株洲所 整机商

株洲,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随处可见“弘扬火车头精神”的标语。殊不知,这个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正孕育着“绿色装备世界”的一脉清泉——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本世纪初,在同心多元化战略的驱动下,中车株洲所利用其在轨道交通领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深厚的技术沉淀,将核心技术向新能源产业延伸,精心培育着一代人走出两条钢轨进军风电的梦想。2006年8月,株洲所进入风电整机装备产业。时至今日,十年深耕,他们用与蜚声国际的高铁技术一脉相承的技术实力,用提升国家高端装备制造能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书写着一个国字号企业的梦想和担当。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2015年,整机装备制造企业共有26家新增了装机,排名前十的制造企业达到了81.3%。截至2015年年底,有5家整机制造企业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市场份额合计达到56.8%。这从侧面印证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思路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行业加速整合,企业优胜劣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企业寻找出路的过程,也就成了风电行业发展回归理性的过程。

“这是一场决定中国风电格局的战役,几乎让所有的风电企业都摩拳擦掌。”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下文简称“中车株洲所风电”)总经理彭华文这样判断风电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态势。

自2006年进入风电行业以来,中车株洲所风电的发展始终比较稳健,虽不贪功冒进,却也不疾不徐散发光热。而今十年过去,站在新起点上,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中车株洲所风电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源自高铁 初心铸梦

2007年10月22日,一台兆瓦级风电机组矗立在湖南省江华县萌渚岭这片茫茫群山之中。一个月后,这台双馈型WT1650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即成为了书写湖南省风电历史的开篇之作。让行业倍感意外的是,其制造商却是一个此前在风电领域名不见经传的新进入者——中车株洲所。

对其母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这是一次突破之举,昭示了这家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进军风电产业的雄心。

“自进军风电行业之日起,中车就抱定了要把风电打造成除轨道交通外新的支柱产业的决心。”在谈到中车进军风电装备整机制造领域的初衷时,彭华文壮志满怀。

高铁“名片”是中车跨界风电底气的来源。从蒸汽机车到世界最大高铁网,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完全自主创新的中国“标动”,高铁梦是中国梦的真实写照。“世界第一”的中国高铁:中国每年近10亿人次乘坐高铁出行、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高速列车保有量超过1500列且运行速度达到每小时350公里。而领跑中国高铁的“心脏”,就来自中车株洲所。

2006年8月,株洲所成立风电事业部,启动风电装备整机制造项目。彼时中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不久,国产化率要求、风电全额上网、电价分摊和财税扶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陆续出台。而在此之前,株洲所基于轨道交通领域积累的一系列经验与核心技术,已具备了强大的风电机组部件制造能力。风电机组中几乎所有的电力电子、电气控制部件,包括变流器、发电机、控制系统等均是株洲所旗下口碑极好的成熟产品。

另外,大型风电机组的功率等级和电力机车处于同一水平,电力机车再生制动工况也与风力发电工况相似,风电设备与轨道交通技术的相近为株洲所带来一种先天“亲切感”。作为轨道交通领域的领军者,株洲所拥有丰富的消化吸收经验、强大的工程化能力与资金实力,也为这支队伍走“引进再创新”道路奠定了基础。

中车株洲所的风电整机装备业务自诞生之日起,便镌刻着“同心多元化”的烙印,携带着技术先导的战略基因,肩负着提升国家高端装备制造能力的使命和责任。

[pagebreak]

技术先导 匠心护航

“上山”、“下海”、“低风速”是许多风电整机企业的路径选择。株洲所秉承一贯务实稳健的作风,在海上风电方面始终谨慎,却瞄准“上山”和“低风速”两个方向主动出击,谋求先发优势。

2009年,国内首台兆瓦级WT1500高海拔型风电机组在株洲所下线。这是一款早在2008年起即开始潜心研发,为高海拔环境量身打造的机组,运行环境温度在-35℃到40℃之间,适用于海拔4000米以下环境,基本覆盖了国内绝大部分可开发风电的高原地区。

对株洲所风电而言,打造出一款真正的高海拔机组并非易事。中车株洲所风电技术中心副主任王靛博士解释,“由于地理和气候环境的特殊性,高原地区使用的风电机组必须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必须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来保证机组各系统的正常运转。”譬如,针对高原低气压环境下空气绝缘强度降低的特点,在高原风电机组设计过程中加大了导电体之间及导电体与地之间的净空气距离;为应对高原地区雷电频发的气候状况,也针对性地提高了叶片防雷系统的抗雷电流冲击能力;同时引入抗紫外线老化高等级防护系统、高湿度环境下防凝露和除湿设计以及风电机组热系统优化设计,重要的电气部件全部经过高低温试验以应对昼夜温差大的气温,相当于给高原风电机组穿上了“防护盔甲”。

“凭借在青藏高原地区铁路设计与运行的经验积累,将高海拔电力机车的电气系统设计经验拓展到风电领域,研制出功率等级为1500千瓦的高原变流器,不仅适用于国内90%的高原风电场,并且可以保证风电机组在高原地区恶劣的环境下能够长期可靠稳定运行。这得益于株洲所在轨道交通牵引电传动、变流控制领域数十年的浸润。”王靛补充说。

自2011年在甘肃阿克塞建成国内首个高原型风电场起,截至目前,中车株洲所风电在云贵、甘肃等地共安装高原型风电机组近600台。而在此之前,高海拔地区的风电一直是被人忽视的市场——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0%左右,海拔2000米以上面积约占33%,3000米以上面积约占16%。这些地区可开发风电场面积超过9000平方公里,预计装机容量可达4700万千瓦。

从主要客户的反馈情况来看,株洲所高原型风电机组运行成绩大大超乎预期,优良的发电效率和售后服务水平得到行业高度认可。

据记者拿到的数据显示,位于云南大理的华能五子坡风电场2015年平均利用小时数超过4300小时;机组平均可利用率达99%以上;单台机组最高利用小时数超过5300小时。而更早一些的数据也显示,这座高海拔风电场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多次在全国所有风电场中排在首位,是名副其实的“电量冠军”。

在高原型机组获得认可的同时,株洲所又选择将低风速机组作为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突破点。考虑到低风速地区风能资源分散、地形复杂,运输和吊装的难度非常大,株洲所早在2010年即确定了研发2兆瓦机型的主攻方向,由此也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开发低风速机组的企业。首台WT2000-D110机组于2012年下线,这是国内首款通过鉴衡设计认证和型式认证的低风速机组,具备良好的对抗低温、凝露、盐蚀、风沙、雷暴、紫外线辐射等能力,并通过动态优化控制策略使发电量显著提高。

这款WT2000-D110机型,是当年株洲所风电针对于低风速市场推出的主力机型,其性能表现如何呢?湖南华电福新太平里风电场给出了非常“给力”的答案。

太平里风电场是南方中低速山地风电场,也是湖南省最大的风电场。一期风电场项目总装机规模为4.95万千瓦,安装25台WT2000-D110型风电机组,布置在海拔600米至800米高的山脊上。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总经理关然告诉《风能》记者,一期项目2015年发电量累计完成8282万千瓦时,全年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达2618.5小时,远远高于设计值2022小时,发出的电量超过设计值近30%,并且在省内电网100%全额消纳。

关然认为,南方低风速、山地风场最大的问题就是造价的控制,这关系到风电场盈利目标的实现。而在风电场的整个造价中,主机设备占整个造价的70%左右。“太平里一期是华电南方山地标杆风电场,中车株洲所为我们提供了高可靠性且性价比较高的设备,也包括快速的服务响应、有力的技术支持和高效的配件供应,使风电场的整体发电量得到可靠保障。”关然说道。

据介绍,投运以来,太平里风电场以年度专业检修、风场日常维护等预防性维护为契机,深入开展降缺陷管理,目前风电场的平均故障时间间隔达到6000小时,风场发电量、机组可利用率等各项运行指标每月均在湖南地区各风场中排名第一。

这样的运行成绩离不开株洲所风电的自主运维队伍——“南风服务”是中车株所风电获得国家级服务体系五星认证的金字招牌。“‘南风’是株洲所风电售后服务的简称,它是高铁‘绿荫服务’精神的传承,也是在传承上的跨越。”中车株洲所风电运维服务部部长凡增辉告诉记者,“绿荫服务”是中车贯穿始终的服务理念,即每次合作都以前期服务作为先导,为用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扫除用户顾虑;保姆式的跟踪服务体系,让用户在开工前便可以得到第一次施工方案的协助拟定;通过现场培训操作和维修人员,现场解决故障,排除用户的后顾之忧,做到“随时撑起一片绿荫”。产品在一个区域推广后,服务就立刻跟进,将精准化、极致化服务理念折射到风电领域,便成了“南风服务”。

据介绍,株洲所风电售后服务始于2009年,经过三年左右的摸索,于2012年开始进入品牌化发展的轨道。目前“南风服务”在完成现有风电场服务的同时,还积极进入风电后市场服务领域,为业主提供质保期外的风电机组运维服务,提供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在凡增辉看来,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只拼设备远远不够,还需要联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在线实时观测风电场运行、全方位智能诊断和预测机组故障、基于状态检修和维护以及准确及时的备件供应等,来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打造高集成智能和高运维效率的智慧风场打造势在必行。

正是由于在高海拔和低风速风电这两个细分市场的不俗表现,株洲所有幸作为唯一整机商,与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限公司联合编制了能源行业标准:《高海拔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导则》和《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导则》,不仅对各开发企业机组选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设备的规范化使用和可靠运行提供技术依据。

[pagebreak]

矢志不渝 传承跨越

“正心正道,善为善成”生动地诠释着中车人的核心价值观。秉承株洲所近六十年沤心历练的“工程师文化”,持续践行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中车株洲所风电历经十年攻关,携带着高端装备制造能力的基因,凭借长期沉淀的技术优势,逐渐完善1.5兆瓦至5兆瓦功率区间的风电机组系列族谱,形成了对陆地、濒海及海洋等风电场区域类型的全覆盖,这其中,既有株洲所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与长期沉淀的技术优势的继承,也有株洲所半个世纪以来工程师文化的传承。

“一直以来,我们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保持平均每年推出一款新机型。未来,中车将采用成熟可靠的双馈高速永磁全功率变流技术路线,推进3兆瓦系列机型与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研发。”在谈到成果与发展时,王靛博士如是说。

十年弹指间。而今,站在风电行业风生水起的浪潮中,总结过去十年的“得”与“失”,“稳健”、“创新”、“责任”是株洲所风电总经理彭华文口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词汇。“要想抓住市场趋势,走在市场的前头,必须扎实练好内功,提升自身的效率,不仅要站在今天去把握明天的机会,还要站在明天来选择今天的机会。”彭华文这样诠释株洲所风电把握战略机遇的发展理念。

据透露,株洲所风电正在广泛寻求外部资源,挖掘和引进突破性风电技术,同时打造匹配全产业链需求的产品质量管理、内部经营、资源配置及人才培养体系,构筑产业发展平台。

十载风雨身后事,策马扬鞭再向前。过去十年,中车株所风电几番历练,破茧成蝶;但如何拾阶而上实现梦想,关键还看下一个十年。

彭华文坦言:“提供可靠的产品与优质的服务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具体途径。风电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相对市场化,透明度很强,即将面临进一步的深度调整,逐渐步入‘实力为王’的时代。中国中车正在持续向风电产业注入更加优质的资源,希望打造这个新的支柱产业。我们作为央企的使命担当,一定要树立与行业生态圈共生、共享、共赢的意识和心态,要以开放的胸怀、创新的态度,深度参与行业的变革。大浪淘沙,希望下一个十年,我们能和最优秀的企业一起,成为风电行业举足轻重的参与者。”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