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行业人物 » 正文

董明珠押全部身家 不只是圆造车梦那么简单

日期:2016-12-21    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傲敦

国际新能源网

2016
12/21
12:4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董明珠 珠海银隆 钛酸锂电池

从宣布收购失败到成功投资珠海银隆董明珠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她带着首富爸爸王健林和京东刘强东强势回归,而这一次,董小姐不只是为了圆自己的造车梦,背后或许是她为自己做出的一次转型选择。

12月15日,董明珠、王健林等人宣布正式投资珠海银隆。除了董明珠个人之外,还有中集下属企业、北京燕赵汇金国际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四家企业与珠海银隆原始股东共同签署增资协议,5方共同增资30亿,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其中中集下属企业注资2亿元,而万达集团投资数额为5个亿。

一个月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董明珠决定押上全部资产,甚至是拿出全部的个人信用来为银隆背书?

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之路极度坎坷。2016年3月,格力电器发布停牌公告,称近期正筹划发行股票用于资产购买,而交易标的为一家同在珠海的新能源公司——珠海银隆;8月,格力电器拟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交易价格为130亿元,完成收购后,珠海银隆将成为格力电器的全资子公司;10月28日,在2016年格力临时股东大会上,针对相关收购议案进行投票,结果显示,其中15条议案未获通过,收购事宜搁浅;11月16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宣布收购珠海银隆并定向增发的重组方案彻底宣告失败;一个月后,12月15日,董明珠宣布以个人名义投资银隆。

“别人来问我,收购失败怎么办,我说没关系啊,如果收购成功我可能更辛苦,我要全身心投入,要把它做成千亿企业。现在没有收购成功,我就少做。”或许董明珠早就有第二个方案,无论是动用格力还是自己出资,都要拿下珠海银隆。

“格力缺电池,银隆缺资本”是董明珠的判断,如果格力收购成功,在她的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中,我们或许很快能开上格力牌电动车。但遗憾的是,董明珠现在只是投资者身份,她只是通过资本撬动了银隆的技术生命力,银隆既没有格力这样的世界品牌为其背书,也没有董明珠这样的领导者拼命将它“打造成千亿资产”。

董明珠这么描绘她的造车梦,“大家坐着格力造的车,打着格力的手机,控制家里的空调温度,享受格力给你们带来的美味佳肴,这就是我的梦想”,从恋上珠海银隆的那一刻起,她逢场合都在推介银隆钛酸锂电池,认为这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出路。

为何董小姐偏偏对银隆不依不饶,她的富豪朋友们也不惜以真金白银前来捧场?

从技术层面来讲,董明珠看中的是珠海银隆掌握的钛酸锂电池核心技术,从商业布局和盈利层面来看,或许他们看中的是银隆的未来上市之路。

业内专家表示,钛酸锂电池在固定线路型新能源汽车领域和储能应用具备显著的比较优势,董明珠坚信,该技术攻克了业内公认的“五大问题”,具有6分钟快速充电、耐宽温、30年循环使用寿命、不起火不爆炸等优良特性,这在经济性上明显优于传统磷酸铁锂电池。

不过钛酸锂电池的“不足”是能量密度偏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就曾表示,钛酸锂电池虽然在一些局部地区,特别是极低温度下面存在一定市场,但并不是如某些人所说的那么好,它还需要“苦练内功”。

但是据银隆方面透露其生产的第四代钛酸锂电池比第三代成本下降,能量密度又提高一半以上,这是董明珠看中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她喊话,“我投资了银隆,不是因为格力收购不成功,我就妥协了,而是因为我看好了这个技术,我今天在这里代表银隆说一句话,你用了银隆车,十年保证你不换。电池坏了是我的,没人敢跟我站在一起喊这句话,这就是中国骄傲。”

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是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信任的三元锂电池和比亚迪王传福所推崇的磷酸铁锂电池 ,如果董明珠投资成功,新能源车界将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除此之外,实际上,董明珠、王健林等人对珠海银隆的投资,也并非仅仅是看好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那么简单。

有业内人士透露,珠海银隆此前就有意上市,其董事长和创始人魏银仓并未掩饰银隆的“野心”,他表示:“银隆新能源利用的不是时下主流的电池技术,但2015年销售额达到了45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100亿元,2017年目标是300亿元,银隆没有靠其他企业补贴生存,但是享受国家补贴红利。”

据公开资料显示,珠海银隆新能源目前已获两轮融资,此时银隆整体估值超50亿元,截至2016年年底,净利润超10亿元,而这次董明珠等人的入资或许能加速其上市之路。

换句话说,董明珠虽有强烈的造车梦想,由于品牌、产能、技术等种种原因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她手中的格力本来是造车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银隆和董明珠本人都要依赖格力强大的产业链,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董明珠的收购计划宣告失败。

不过,在部分人看来,格力收购失败对这家电器公司来说是一件好事儿,毕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之长和时间之久,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够承受得起的,或许从目前来看格力因祸得福避免了一场恶战。

对董明珠的造车梦来说,从收购到投资的转变或许让她多了更多的缓冲期,掌握电池核心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绕不过去的一道门槛,假如真的押对了,对于倔强的董小姐来说造车其实也并非难事。

其实,在“人人都能造车”的年代,相比那些靠PPT造车的人,董明珠的魄力和实力完全有可能超越所有人。但在董明珠之前,43岁的贾跃亭也曾说过“万劫不复也要造汽车”,几年晃过,贾跃亭举步艰难的圆梦,而就在三十天里,63岁的董小姐似乎做出了另外一种选择,“少做”一些工作,慢慢来圆自己的局。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