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生物质能 » 垃圾发电 » 正文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邻避”只是因为科普不到位吗

日期:2017-01-16    来源:捷坤电力

国际新能源网

2017
01/16
09:1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垃圾焚烧 垃圾发电 垃圾发电项目

邻避效应,英文为“Not In My Back Yard”,直译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指当地居民因担心建设项目(比如垃圾焚烧厂、核电厂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等带来负面影响,激发人们嫌恶情绪,以至于采取强烈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与“邻避”相对应,“迎臂效应”指的是人们不排斥甚至欢迎相关项目的落地,认为其能给社区发展带来好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份报告显示,我国邻避事件最早出现在2003年,2009年达到阶段性新高,出现13起;2014年达到峰值15起,2015年下降到5起。2016年又频发,环境保护部统计,去年3月—10月,发生了19起。

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任勇认为,邻避问题直接原因包括这么几方面:政府决策过程不透明,信息公开不够,公众参与不足;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意识有了,但缺乏科学认知,科普工作不到位; 环境监管不到位,技术工艺不过硬, 公众不信任有关项目能合规运行;群众利益受损,缺乏补偿共赢机制等。

湖南省有几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存在污染物排放不达标、恶臭扰民等问题,甚至出现村民集体拉横幅 、阻挡垃圾车进入处理厂等冲突事件。调查发现,在这些项目中,都有技术选择不当、工艺不稳定等问题。

环保民间组织芜湖生态中心发布的《23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信息公开与污染物排放报告》显示,其中31座焚烧厂2016年累计超标排放4682次。“一些项目环评并不严谨,实际运行过程中与承诺的技术、管理水平有差距,导致达不到排放标准。”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有一部分设施因为监管不到位,违法排污对老百姓造成了损害,导致百姓对这些设施的抵触。”在任勇看来,这种问题不应该简单划归邻避问题,而是要加强监管主动维护老百姓的正当权益。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