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汽车要闻 » 正文

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72变 合理性成2017年最大难题

日期:2017-01-22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刘晓林

国际新能源网

2017
01/22
11:2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目录

稳定的政策是决定一个行业长治久安的前提,在2016年之前,中国的汽车政策一向都是“难产”的节奏,屡被外界诟病政策滞后于行业发展。但谁也没想到事情会向另一个极端发展。

2016年,在全行业重要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产业政策几次三番出现变动,争议不断。年初的骗补曝光在掀翻了整个行业可信度的同时,也无形中动摇了此前公布的多项法规和公告。在门槛提高和审查收紧的前提下,从4月份新能源汽车目录的第一次重审,到年底的第二次打回重审,从主张动力电池规范条件与新能源车型推荐目录联动,到最终出台的新能源准入新政否定该主张,新能源企业已陷入政策恐惧症。

比变化影响更大的是政策的争议性。从动力电池目录的选择标准、到电池目录是否与补贴挂钩,以及动力电池企业80亿兆瓦的年产能门槛,直至年底对低速电动车态度逆转引发的全行业大辩论。对政策合理性的质疑已然成为留给2017年的最大难题。

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在日前的电动车百人会上所说:我最害怕的就是……

两次推倒重审的目录

登上工信部的产品推荐目录(也称“产品公告”)是所有新能源企业征战市场的第一步。在2016年以前,登上新能源目录是要额手称庆。但这一传统显然在2016年之后要改一改了,业内戏称,“目录有风险,上榜要小心”。

新能源骗补在1月份引爆,通过修订准入政策对企业进行的清算在4月份启动。2016年4月,新能源骗补正进入全面撒网深入调查阶段,多家新能源企业收到通知,负责产品公告初审的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简称“中机中心”)将把2016年发布的1—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全部重审,第4批的车型也退回重审。其中最重要的电池厂家没有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都不予以通过。

与此同时,工信部发布“关于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称在2015年5月1日起实施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基础上,所有已列入三批公告的单体企业,应按照新的三项标准要求,对典型产品进行重新检测,6月底前期未提交检测报告的将撤销公告资格。这被认为是变相重审。

截至4月,工信部已公布的3批名单中共1022款新能源车型入选,在电池规范方面,工信部已公示的三批动力电池企业目录共25家企业入选。因为重审工作量巨大,新能源产品目录此后停止长达8个月,直至12月2日,第四批新能源车型目录才出台。

与重审相比,动力电池白名单与新能源车型目录挂钩,进而与新能源补贴相连的预警让企业惴惴不安,由于日韩系电池无一家登榜,导致多家使用日韩电池的新能源车企市场销售放缓,在此后几个月中紧急切换电池供应商。

2016年8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回应称新能源企业和产品准入规则和电池目录没有关系。政策意向说变就变,而企业的产品战略已被打乱。

不挂钩多少让车企松了一口气,但轻松感并未维持太久。2016年12月,在车企为第四、第五批目录连续出炉而欢呼时。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表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的通知》,并对产品技术做了新的要求。此前一天,第五批新能源目录刚公布。

9天后,中机中心就再次发布了一份让业界惊诧的通知:2016年所有五批新能源推荐目录中的车型,需要重新按照刚发布的补贴新政的要求,再次进行核定。据统计,去年5批目录总计2193辆车。这意味着,至少2017年一季度的新能源车市,将再度沉寂。

争议

2016年11月22日,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简称“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对企业的年产能要求提高到80亿瓦时,是2015年版规范标准的整整40倍。远超想象的高门槛瞬间引爆业界。各种口径的统计显示,全国140家动力电池企业,按照扩产计划来看,能达到产能标准的寥寥无几。

而政策的刺激和三元锂电池的放开,很快就迎来了电池行业新一轮的疯狂扩产计划,对电池过剩的担忧也随之而起。

然而,谁都没想到,更大的论战在年底爆发。可能是来自更高层领导的催促,也可能是各部委希望“当年事当年毕”,2016年年底低速电动车的规范开始加速,同时政策也开始逆转。

在国务院已经同意对低速电动车“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后,公安部高层公开表示希望一禁了事,在第三次标准制定工作会上,工信部则将其定位为“汽车”类别,同时大幅提高技术标准,要求必须使用锂电池,其他标准也与纯电动乘用车看齐。这一高标准引发了业界的大辩论。在刚结束的电动车百人会上,杨裕生院士甚至公开指责排斥铅酸电池有违市场公平。这场辩论仍在继续,没有人能断定暗战之后谁是赢家。

进入2017年,难产9年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在征询意见稿发布一年后仍未正式实施,计划2016年出台的《汽车反垄断指南》也尚需等待,发改委和工信部同时出台“撞车”的碳积分政策如何统一仍无下文。只有同样难产了8年的最新版本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实施了,之所以说难产8年,是因为2009年版的新能源准入规则刚颁布不久就发现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显然,无论是政策的不停打“补丁”,还是新政的争议不断,都是与行业发展的速度不同步造成的,要么拖延滞后,要么拔苗助长,而最终都只能让企业和市场付出更多的代价。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