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行业人物 » 正文

倪光南:我们正进入智能辅助驾驶阶段

日期:2017-06-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17
06/15
16:5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倪光南 智能驾驶 无人驾驶

  三五年前提到无人驾驶,多数人还觉得是“天方夜谭”,但现在,人们对无人驾驶充满期待。
 
  “大数据为社会带来的变化已经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谁也不知道明天还会有什么惊喜发生。”在前段时间举行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对大数据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大数据在金融领域可谓是“老司机”,无论是放贷调查部门还是风险管理部门都已能轻车熟路地使用大数据。而在交通领域,虽说与大数据的“邂逅”是近些年才开始的,但发展却是厚积薄发。
 
  倪光南说,无论是出门用手机地图导航,还是扫码骑共享单车,老百姓的智能出行多数都与大数据相关,最典型的应用就是智能汽车。“我们正处于进入辅助驾驶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实现无人驾驶的过渡期。”他说,“也许三五年后,我们只需要在拥堵等特殊情况下握住方向盘。而在路况较好的情况下,我们就能坐在后排欣赏窗外的风景,”
 
  据悉,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自主控制到达预定目标的交通工具。而想要实现无人驾驶功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撑,比如可根据路线实时推送到行驶车辆、精准到厘米级的三维路况地图以及为每辆车统一配备的“身份证”等。
 
  1984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制出首辆全功能无人驾驶汽车Navlab。随后,奔驰、宝马等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开始专心于驾驶辅助系统的开发;谷歌、苹果等互联网企业则将目标直接瞄准完全自动驾驶。
 
  在我国,一汽集团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目前,百度、腾讯、乐视、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已拥有强大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且相继发布了造车计划。
 
  倪光南认为,相较于欧美,我国在无人驾驶的技术研发上稍有差距,但后劲却十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无人驾驶需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精度导航。而我国完全自主开发的北斗导航系统,在信息安全可控上给了我们充足的“安全感”。
 
  倪光南说,不仅是智能汽车的开发,大数据应用正逐渐渗透到整个交通领域。“大家会逐渐地感到出行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运行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改观。”
 
  倪光南还为我们描述了“大数据+交通”的未来蓝图:高度科技化的智慧城市即将建造一个巨大的交通共享网络,人们用手机能随时呼叫无人驾驶汽车服务;到达目的地后不需要到处找停车位,汽车将自动停到适合位置;交警能准确判断每辆汽车的去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交通指挥;汽车可停留在每处建筑前用太阳能电池板充电……
 
  相信这样的蓝图将很快实现。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