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电动车电池 » 正文

猜想:大众布局国内市场 电池企业谁将分得这杯羹

日期:2017-07-04    来源:电池中国网  作者:曹武佳

国际新能源网

2017
07/04
11:1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大众 上汽 宁德时代

  有报道称,到2020年大众汽车将在中国推出17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其中有10款车型会在国内进行本土化生产。此外,大众I.D.家族也将陆续推出4款纯电动车,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按照规划,到2025年,大众品牌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将达到65万辆左右。在大众江淮项目正式获批后,大众汽车集团开始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力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处于“三电系统”中核心地位的动力电池,大众汽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士曾表示,“中国的电池供应商和生产商做的非常好,大众也需要物美价廉的电池,因而大众会选择中国政府白名单上的电池供应商”。
 
  除了CATL,谁还将助力大众在华“攻城略地”
 
  按照大众的规划,其新能源在华发展战略将分为四个阶段开展,先期开展插电混动车型进口;第二阶段是在2017年实现本土化生产,预计将先后推出A6L和大众C级车的插电混动版;第三阶段针对MQB平台开发纯电动车;第四阶段开发MEB平台,开展纯电动定制化生产。上汽大众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直以来,大众集团都希望上汽能成为其扩展新能源车布局“2025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早在2015年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就曾签下进一步合作发展新能源车的协议,当时双方便计划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车的本土生产。2017年,PHIDEON PHEV在上海车展的亮相,上汽大众品牌的首款新能源车正式问世。
 
  另一方面,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其位于江苏常州的项目规划建设动力电池总产能达36GWh。按照双方协议,合资公司将成为上汽集团内所有下属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供应商。这意味着,包括上汽自主品牌以及上汽合资企业在内,都将向上汽和宁德时代的合资公司采购动力电池,这其中也包括上汽大众的纯电动汽车。那么,其他动力电池企业是否还有机会进入大众的视野呢?
 
  事实上,出于供货、价格等各种原因考虑,整车企业都会选择至少两家动力电池供应商,这就给其他电池企业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此外,电池供应商地理位置上需要靠近客户的生产工厂,因为电池是危险物品,长距离运输电池不仅成本高,而且风险大。就上汽大众来说,其生产基地大多数位于长三角地区,电池中国网在分析动力电池白名单中的企业后,认为可能与其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有:
 
  
 
  注:本表根据“白名单”筛选,排名不分先后。
 
  MEB平台架构下的电池供应考量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作为我国四大锂电产业聚集区之一的长三角地区,动力电池企业竞争非常激烈,而且综合实力都很强。
 
  而从长远来看,“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转变为汽车服务提供商”,这是大众汽车在未来想要做的事。而支撑其“能做成这件事”的一大重要技术支持,就是一个专为纯电动车型打造的电动车模块化平台MEB。据了解,该平台在续航里程、成本控制方面都会更有优势。
 
  MEB平台是环绕电池而造,围绕电池组进行布局。基于此平台的车辆特点为:更大的空间、更长的轴距、更高的坐姿,电池完全铺在车身下面。此外,在电池方面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且支持快充功能。仅从电池层面来看,MEB平台能够同时兼容圆柱、方形和软包电芯的设计,而不影响到系统集成层面。但目前,大众主要聚焦在方形和软包电芯上。
 
  综上所述,采用软包封装形式,且在快充电池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极有可能拔得头筹。此外,表中如万向A123、超威创元、德朗能等其他拥有软包产品线的企业,也可能以其他特色吸引到大众的注意。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新机遇?
 
  布局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已成为跨国车企的头等要事,本土化战火越烧越旺。现在主流合资品牌如上汽通用、长安福特、东风日产等都公布了未来5至10年将发力新能源车型的规划并开始逐步落实。电池中国网认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已然成为跨国巨头在全球最重要的“客户”,同样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最为重要的市场。在未来3年时间内,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显然将更具有针对性,中外品牌正面对决的局面也将更有看头。而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如果能够更多的参与其中,并在竞争中快速成长,对于整个产业乃至我国汽车制造业都是极好的。
 
  目前来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还要做好三点:
 
  第一、高端化。企业要坚决淘汰低端落后产能,通过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等手段,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和产品的高一致性。
 
  二、差异化。做自己擅长的或者别人不擅长的事,在电池设计、企业监管等方面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
 
  三、规模化。据CATL总裁黄世霖的观点,做好动力电池的关键在于“足够的技术积累,持续地和大量地投入”,这也是动力电池行业的真实写照。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的同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还是那句老话,规模化生产不能是简单的产能复制。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