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车联网技术 » 正文

自动驾驶汽车会“变软” 做好这四点才能避免事故

日期:2017-08-23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17
08/23
18:2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自动驾驶 无人驾驶 车联网

  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快速发展,一旦实现商用,将会极大改善现在的交通安全状况。但是即使如此,行人和非机动车依然是道路安全的主要“威胁”。未来想要避免发生车祸,除了Waymo申请的“压力膜”技术专利,从立法、科普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解决是最为彻底且有利的。
 
  自动驾驶技术之所以受到全球追捧,主要的一个原因之一就是能够极大提升行驶安全,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率,保障人类出行安全。道路上的自动驾驶汽车,不仅可以通过识别系统发现周围的车辆,也可以通过车联网技术和周围的车辆实现信息交互,从而避免发生撞车。
 
  但是,行人和骑非机动车驾驶人等群体无法和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通信,在日常的交通情况下,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避免与这一群体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
 
  近日据外媒消息,谷歌母公司旗下的自动驾驶企业Waymo申请了一项专利,准备采用一种“压力膜”技术,给自动驾驶汽车穿上一层特殊的“外套”,这种压力膜可能由线缆、弹簧等零部件构成,让汽车的车身能够自动调整刚度。
 
  在发生意外交通事故时,如果自动驾驶汽车识别到将要撞击的对象是一辆汽车,那么就不需要压力膜采取任何动作,以保证撞击发生时车上人员的安全性。
 
  但是如果自动驾驶汽车探测到即将和一个行人或者非机动车驾驶人发生碰撞,那么就可以马上调整压力膜的刚度,从而让车壳变得更加“柔软”,以降低一定的冲击度。
 
  虽然这一技术对于减小伤亡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从持续强化自动驾驶时代的道路安全层面来看,还远远不够。鉴于交通事故的突发性和未来交通建设的需求来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升级:
 
  首先,应该根据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充分的社会、产业调研,积极推动交通法规的补充的完善,从法律层面树立新时代下的交通准则,从源头规范安全行为;
 
  其次,应该加强自动驾驶领域的知识普及,以及对于新交通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好科普与普法工作,真正提升全民科技认知与法律认知水平,让所有行驶人、行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此外,应该智慧城市建设与自动驾驶交通设施的总体建设过程中,利用物联网、人脸识别等前沿科技,强化道路设施的智能化水平,能自动阻止行人或非机动车的部分违章行为,同时加强智能监控与智能执法水平,做到违章实时查处,遏制交通违规行为的产生。
 
  最后,应该继续专注于技术突破与完善,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的识别、反应能力,以及材料技术,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实现避免车祸的美好愿望。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