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车联网技术 » 正文

自动驾驶走向商业化,将改写出行行业的未来?

日期:2018-02-07    来源:亿欧

国际新能源网

2018
02/07
12:0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自动驾驶 无人驾驶 车联网

  这将会是一个水落石出的时刻,据布鲁金斯学会统计,过去3年,全球资本市场的“豪客”们往无人驾驶产业投注了5000亿元,现在,这些赌注大部分都将血本无归。
 
  可叹的是,这仅仅是个开胃小菜,市场规模达到上百万亿的汽车制造和共享出行产业,同时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重构。
 
  北京时间2018年2月2日,全球市值第二高的科技巨头谷歌,在发布财报的同时,透露将在今年(2018年)商业化其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
 
  先是这家公司的自动驾驶业务单元Waymo,通过其官方博客透露:“鉴于我们准备在今年启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我们已经在每一个层级上加速了自动驾驶测试的节奏。”
 
  随后,其母公司Alphabet的CFO——Ruth Porat在财报发布会上,首次公开提到,人们可以通过Waymo App打到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是的,Waymo将会拥有自己的打车软件,你不应该感到惊讶,这就是他们的计划。
 
  仅仅在2天之前,Waymo官方确认了《连线》曝出的消息,将在2018年再次生产数千辆自动驾驶汽车,投入到出租车运营中去。
 
  在2017年底,他们自动驾驶车队的数量新增了600辆(有500辆在2017年底投放),全部是克莱斯勒大捷龙,用于免费的自动驾驶测试业务,并把测试城市扩展到美国的25个城市。
 
  在2017年,这家公司完成了2百万英里的测试里程,相当于此前8年测试里程总和。
 
  如果按照现阶段谷歌自动驾驶车队的规模,2018年新增实际道路的测试里程将会在1千万到1亿英里之间(每车平均1-3万英里)。
 
  通常情况下,业界认为自动驾驶系统测试里程需要到2亿英里,才能证明其安全性。因为根据美国NHTSA的数据,人类司机大约每行驶1—2亿英里的概率里会撞死一个人。目前看来,这种“人肉测试”对谷歌而言,已不构成障碍。
 
  Waymo公关的负责人强尼?卢(Johny Luu)说,我的技术(自动驾驶)在今天已经准备好了,我也准备好了去复制。他们已经等不及等到美国参议院批准新规,允许没有方向盘和脚踏板的无人驾驶汽车上路。
 
  好了,谷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马上就要来了。
 
  它们将率先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钱德勒地区商业化,随后会想整个大凤凰城地区推广,然后会逐步向已经在展开测试的25个美国城市扩展。
 
  此时此刻,车评君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一方面,我们一直在鼓呼和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应用;另一方面,但这个世界上真的出现数千辆由”机器人“控制的车辆,和你在共同的道路上行驶时,内心里充满着怪异感。
 
  这注定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人类文明中基石般的汽车制造产业和出行产业,行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无人驾驶技术,对于汽车产业和出行产业而言,可以被视为“雷神之锤”,谁率先拥有了它,谁就将占领整个产业的制高点。
 
  当像谷歌这样的一个科技巨头,宣布要大规模商业化这项技术,掌握这个利器之时,整个产业格局发生洗牌是必定的,很多弱小的产业参与者,将会快速被清理出局;很多模糊不清的商业模式,就此消失……
 
  “游戏”时间结束
 
  首先,所有还在梦中沉睡的行业参与者,需要醒转,因为“游戏”时间已经结束了。
 
  不要再去幻想自动驾驶离我们还很遥远,也不要关起门来讨论技术路线,在AI和V2X之间左右摇摆,等你想清楚后游戏已经结束了。
 
  也不要再去考虑自动驾驶技术,到底是自研,还是找一家小公司合作呢,或是加入百度Apollo生态,看起来还有英特尔联盟也可以考虑。还在犹豫什么呢?谁行谁上吧!
 
  很有意思,这个产业界有很大的一票人,还在做着2025年,2030年商业化自动驾驶的战略规划。现在看来,这份商业计算书可以扔进垃圾堆了,因为市场不会给你时间,跨界打劫者不会给你时间。
 
  悲哀的是,在这样的火烧眉毛之际,很多人还没有任何危机感,还在闭门造车,还在想象中制定战略,还迈着八字步一步三晃地往前走,真令人捉急。
 
  从2018年开始,无人驾驶系统,将彻底越过产品技术领域的“纠结”,跑步进入运营时代。通过运营快速促进产业化,通过大规模的应用降低制造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提升产品技术的可靠性。
 
  这让我想起了2011年,当移动互联网浪潮打过来的时候,中国互联网巨头的焦虑。彼此的马云,在阿里内部发布战斗总动员:“不要和我提3个月的计划,现在每一分钟都在变化,我们要做天的计划和周的计划。我们要火烧南极洲,打到它们家里去,该杀的杀,该抢的抢,把企鹅赶出来。”
 
  这是所有车企、出行公司的生死存亡时刻,要么窝囊地死掉,要么辉煌地活着,没有中间地带。
 
  此时此刻,所有的从业者都要深入思考,这猝不及防的现实,将如何影响自己公司的经营……
 
  产业大洗牌
 
  在接下来的时刻,资源将迅速向头部聚集,无论是资本还是产业链,都将向自动驾驶技术最好的企业聚拢,向最有希望产业化的生态聚拢。鉴于谷歌不会开源自己的技术,行业里还会有2-3家企业也许能杀出来。
 
  初创企业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在全球范围内数百家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恐怕99%都会遭遇到融资困境。
 
  这些团队中,单纯做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公司,杀出来的机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能够被一家车企收购是最好的结果。更多的企业会寻找细分场景,转型做运营,或是被运营型公司收购,这是一个艰难的旅程。
 
  而供应链里面的创业者,此时也将展开“死亡行军”,冲到最前面的几家或将赢家通吃,这也是为何quanergy要在中国建产能高达1000万台的固态激光雷达生产工厂。
 
  芯片、线控等初创企业也一样,舍命狂奔吧,争取绑定那个有希望存活下来的生态。
 
  对于车企而言,如果现在还在做自动驾驶的研发计划,那么可以停止了。赶紧选一条大腿抱一抱才是王道,力争不要被同类竞品甩下,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聪明之举。当初的手机制造商中,不服气自己折腾操作系统的都挂了,如诺基亚;不折腾的企业如华为和三星,反而活下来了,但不折腾的摩托、爱立信也挂了,区别在于快速转向。
 
  对于所有还在研发自动驾驶系统的企业而言,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如果觉得有希望做到行业TOP4,就投入充足的资源,发力狂奔。不行就算了吧。
 
  这些做自动驾驶研发的企业,在2019年结束的时候,如还不能将L4级别的自动驾驶产品投入到真正意义上的运营,基本上就可以被判定将退出这场竞争。
 
  但是,IOS出来的时候,促进了市场向安卓系统集中,谷歌无人驾驶系统商业化,会让其中的一家自动驾驶方案商受益。
 
  出行变局
 
  2017年年末,滴滴出行CEO程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心中无敌!”其实他的内心装着两个对手,一个就是具备移动互联网能力的车企介入出行的运营,另一个就是无人驾驶的领先者谷歌。
 
  程维原来的预判是,先干掉美团、携程以及一大堆做分时租赁的杂牌军,最后才会遭受到车企以及谷歌的挑战。
 
  然而谷歌的速度太快了,在2018年就可以投入几千辆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展开出租运营,这显然是程维计划之外的状况。
 
  但是,谷歌自动驾驶汽车冲击到的,不仅是滴滴出行,大量分时租赁初创公司恐怕会先遭到灭顶之灾。
 
  在分时租赁公司,鉴于要搞定线下的停车场、充电、交钥匙等活,运营非常之重,使得滴滴、神州的巨头一时半会很难快速占领市场。因此,在过去的2017年,像TOGO、Ponycar、GoFun等小型分时租赁初创公司均拿到了融资。
 
  而在自动驾驶技术投入运营之后,分时租赁所有的线下运营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些初创企业,将直接暴露在巨头的狂轰滥炸之下,遭遇灭顶之灾。
 
  草原上野兔被猎杀时,不会引起人们的震惊,只有巨象轰然倒地时,所发出的哀嚎和大地的震动,才会给人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强大冲击。
 
  Uber和滴滴就是那些“巨象”。
 
  拥有无人驾驶技术的谷歌,将在打车、分时租赁、租赁等各个维度强势进入。
 
  想象一下吧,以前租一辆车,除了线上预约之外,还得在茫茫城市中拖着一大堆行李,到线下租车网点签约、刷卡、交钥匙、验车、再开走。现在,所有的线下流程都可以被取消掉,只要线上下单,车子就会自动开到你的身边,你可以自己开,也可以让“机器人”来开车。
 
  我仿佛看到了神州租车、赫兹、安飞士这些租赁巨头,在技术的冲击之下,轰然倒地。
 
  然后收拾的才是Uber和滴滴们。
 
  首先,到车队数量足够大的时候,竞争对手的司机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几乎为零。其次,竞争对手的“机器人司机”不知疲倦。还有,竞争对手的车辆几乎不出事故,运营的安全性将会秒杀人类司机。最可怕的是,“机器人司机”的供应量没有上限。
 
  这还玩什么?
 
  前Uber的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任之时曾说过,自动驾驶技术,将决定Uber的生死,现在他们开始迎来生死时刻。
 
  对于中国的滴滴出行而言,唯一幸运的是,谷歌不能在第一时间进军中国市场。但是,时间不会太久,最多到2020年。
 
  因为谷歌完全可以委托克莱斯勒在中国的工厂生产自动驾驶汽车,地图用腾讯、高德或四维图新的都可以,选择很多。
 
  汽车变局
 
  最先制造出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车企,将会在第一时间占领出行市场。
 
  因为所有的出行公司,如果不能获得自动驾驶车辆,将会在与谷歌的对抗中失败。当然,车企也可选择不卖车给出行公司,自己做出行服务,与谷歌展开竞争,在一些区域获得相应的细分市场。
 
  具备制造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车企,在成本快速下降的同时,将快速、持续地占领私家车的高端市场、中端市场……
 
  具备制造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车企,还将占领其他的新兴市场,比如用于空间经营的特种车辆。
 
  对于汽车企业而言,自动驾驶技术属于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第一时间能够生产出拥有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谁快,谁就能占住先机。
 
  对于车企而言,其核心竞争力不是AI能力,也不是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能力,而是产品设计、制造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基于车联网的用户运营能力。
 
  在2018年的时候,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大部分都会放弃自研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但大部分车企,都将会拥有产品化及集成能力。
 
  对所有的车企而言,如果能够在2020年制造出具备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将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如果计划做到了2025年,这家企业很可能不会存在那么长的时间。
 
  对于所有车企而言,除了集成自动驾驶系统、动力电池等新技术的同时,一定要自研车联网系统,建设强大的产品、设计和运营团队,才有机会在下一个5年获得基本的生存权。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