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会展 » 新能源会展动态 » 正文

上海电气缪骏:海上风电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日期:2018-10-19    来源:电力头条APP

国际新能源网

2018
10/19
14:4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风能大会 上海电气 海上风电

:“全球风电CTO论坛—智慧型风电场建设和未来构想”于10月18日上午召开。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缪骏出席本论坛并作“智慧从何而来”的主旨发言。缪骏表示,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智慧风电场提供了数字化技术支撑,上海电气面向市场,不断更新技术、创新产品,在2018年提出了“风云2.0”,构建了基于物理引擎对接实时数据,反 应真实状态,方便远程运维的风电运维技术。同时,缪骏展望了海上风电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以下为演讲实录:

智慧风电从何而来,如果能够把这个问题回答明白,就相当于说明人类作为高级灵长类动物跟普通的生物有什么区别一样,这个题目带给有非常高的哲学意味。智慧风场是如何形成,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都在思考风电产业未来将向何去。

如果今天谈智慧化,首先要谈由来,风电的技术,尤其是控制或者系统技术从刚开始现在,大概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经典控制论,从测、感知到数据传输,到最后的运算,到反馈,在那个阶段我们发展出了风机先天的具有自动控制的意识,这已经是比其他绝大部分传统的设备先进了一大步。第二个阶段是基于数字化产业和大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的能力,大数据、云计算都是蓬勃发展。第三个阶段是处于初期或者是即将迈入的人工智能阶段。个人理解的人工智能是,首先第一个要有自学习能力,实际上如果谈到智慧化不光它要学习,要在学习的基础上面还能自己去判断做决策,有可能这就是作为人类来说,区别于其他生物很大的地方,或者突破创新,这是更高一级的要求了。

今年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几乎每一家参展商都把数字化这块业务作为很重要的分支甚至作为独立的业务拿到展台上,风电行业无论从数字化、智能还是智慧都是在蓬勃的发展。但是提醒的一点是,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去创造价值,尤其对于每一家,无论是开发商,还是制造厂商,还是其他的合作方,在智慧智能或者数字化方面投入的每一分钱,都应该有所回报。当然这个回报不一定给自己,给客户、给行业都可以。我原来是从事制造的,在制造里头中国在过去几年一直争论很多的是自动化,然后深耕数字化工厂、数字工厂,导致很多国内的企业就没有搞清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自动化的区别。大家有一个误区,以为上了一些自动化生产线,用了很多的机器人,就可以达到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这么一个目标,这里头实际上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实际上对于工厂运行,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自动化的设备,而在于有多少数据的连接,多少透明,它的背后每一分投入都应该有所回报。数字化转型举步维艰,数据治理难,落地推广难,实用难,各设备厂商走的很快,从方方面面各种渠道、各种手段拿来的数据整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原来不连接也没问题,连接以后反而有问题,数据对不上,数据里面的格式,数据的质量全部出现问题,所以需要扎扎实实把此前没有做好的功课去做好。

上海电气风电讨论数字化也好,智慧也好,也已经很多年了,简要的回顾一下这些历程。首先第一个还是出发点,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始终面向市场,市场上面客户需要什么?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去将客户的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成本过高这些去解决,因此在不断寻求一些新型技术综合的解决方案,包括构建一级化的平台,并且实施快速落地。主要从三个层面来看,一开始2013年,大家时间上面都差不多,上海电气开发了自主第一款SCADA系统,逐步升级到运维管理系统,直到2015年提出了风云1.0,后面在上面不断进行演进,直到今年2018年上半年在上海总部,整个数据中心进行启用,同时在这次展会上面也提出了风云2.0,是在初代产品上进行了全新的升级换代。也是非常接近刚才辛总所讲的风电场的全生命周期跟数字化进行深度的融合,从产业链的前端一直到末端,都相应的进行了数字化产品的开发和配套,包括风电场的投资解决方案,包括生产安装过程,风电场投资解决、生产安装过程、运维服务等等。

相对应我们的有一块风云作为我们一款基础工业互联网的运维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我们去叠加了不少的微服务,或者呈现给各位的是APP,在手机端也会开发不同APP的小软件、小程序,大概分为不同的这些方面,这里就不再一一的多讲。

今年上海电气风电推出的一些新的服务里头,就着重讲一下对3D的应用。很重要一点应用3D实际上是希望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收官和工具,能够将纷繁复杂的信息以比较简单的形式呈现在工程师或者决策者的眼前,在这幅图上叠加了诸多信息和要素,包括地形识别、机型,包括了其他的一些希望未来可以叠加上取得交通运输。这个是虚拟风场3D的展示,在过去一段时间分别挑选了陆上和海上的项目,这里挑选的是东海大桥的项目,是国家比较早的海上风电场项目,将实景化进行了三维的处理,同时可以对机组内部,基于风机结构,基于各个零部件可以透射进去,使得故障的进入点,原来看到是非常死板的一串故障代码,现在可以使得大家非常直观看到这些部件哪里出了问题,是具体处于哪个位置,大概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还会继续做。个人呼吁希望整个产业链可以协同,可以透射到机舱、透视到部件,实际上这个工作的难度是呈几何级数的增加,并不是一家可以做完的。

整个风云2.0分了这么多的不同的协同的平台,包括海神、云脑、风明、鲁班,海神是海上运维调度平台,可以对排尘船舶的航迹,包括天气、风浪所有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刚才讲到如果讲智慧的话,现在它还处在自学习的阶段,需要根据此前运维的航迹、洋流气象信息把它不断学习,迭代训练它,在不远的将来,它可以排出非常合理的,甚至比人工排出来更好排尘的计划。下面的是鲁班,这也是过去一年做的比较多的工作,它是一款基于可靠性一体化的设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集成了所有相关的,无论是部件还是风场,还是风机机组、可靠性的数据全部集成到这个平台,通过数据分析、统计的手段反馈出来,它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给风场的可靠性、可利用性提供指导方向,另外给设计人员提供进一步改进机组的这些方向。包括最后一个启明星知识和预测体系,实际上它是一款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将员工或者说每一个小的案子上面所有的经验把它系统化、标准化,集成到这个平台上面,使得内部可以进行传递,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开放给客户,给其他的伙伴来使用。

第三部分风电的产业生态,风电产业需要数字化,但数字化更需要博采重众家之长,实际上要抱着开放博大的胸怀走数字化这条路,今天展会上面大家都在推自己的数字化平台,但很少看到有哪家平台拿出来可以做更多深入的融合,甚至是愿意把自己的数据共享出来,上海电气很愿意做这方面的先行者,这个是上海电气风电的一个生态圈,包括各个利益相关方。

讲一下这个例子,今年上半年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投入了数据运营的中心,在那个中心里头建成了7×24小时的制度,他们应该是作为我们的全科医生,当风场、风机出现问题的时候,作为一名全科医生,他第一时间能够做出他应有的判断,但是风机的故障和问题是林林总总、深浅不一,可能靠风场应该能够解决一大部分,靠上海本部数据中心的支持,大家能够把80%的这些问题统统再进一步的解决。但是有一些是合作伙伴开发的技术,比方说这里所举的轴承,上海电气并不是轴承方面的专家,所以对于轴承机理上面出现的问题,包括震动、材料的腐蚀,还是需要联合轴承知名的专家、供应商一起共同来解决。这里可做的是,上海电气愿意把数据向下再进行更多一层的分享,将你们的团队,将你们的经验整合到我们这个平台和系统上面来,那么你们就应该是一名专科医生,比方说轴承方面的,或者是齿轮箱方面的,或者是叶片方面的,或者是发电机方面的,数据应该在同步,同时进行传递和分享。谢谢各位。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