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汽车 » 电动客车 » 正文

新能源需动真格 荣威750轻混版年底上市

日期:2010-11-01    来源:腾讯博客  作者:赵奕

国际新能源网

2010
11/01
09:2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上午,参加了上海汽车关于新能源汽车开发的讲座,按照《美国汽车新闻》中国执行主编杨坚去年对上海汽车的评价:这家企业是最值得国内同行学习的。当时,杨坚的观点是建立在荣威品牌和外国合资品牌迎面对打的基础上。

  主要是荣威550开辟出一个自主品牌想都未想过的价位,从销量看绝对与合资品牌分庭抗礼。

  而今天,上汽新能源开发计划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靠谱。几位负责新能源汽车开发的老总十分务实。还有机会开了马上就要下线的荣威750轻混版,以及2012年后会陆续上市的荣威350电动车、上海牌燃料电池车。

  其中,荣威750轻度混合版本今年年底上市,位于仪征的生产线正在进行最后的生产调整,会做一个小改款。从内饰来看,精细程度也较以往的荣威750有着较大的改观。发动机的调教十分平顺,增加了电池模块后,我个人觉得声音很轻巧。

  轻混版的荣威750省油20%,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军告诉我,实现20%的节油效果,其实主要的贡献倒不是电池,而是电控单元。我们在上汽采访时,正好有工信部的官员来评审这款车。

  国内做新能源汽车,说来说去都是一个电池的概念,用什么正极材料,能储备多少能量,能充放电多少次等等。不过,另外两块电控和电机却正是国内技术欠缺的地方。在去年12月,上海汽车总裁陈虹给记者们做新能源产业情况讲座时,就曾经表示过担忧。

  电池的确能吸引资本市场的眼球,一台电动车30%甚至一半的价格是用来购买电池,这让电池产业成为新能源盛宴中最引人注目的。不过,电动车是一个系统工程,驾驶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一个都不能少,在这种情况下单纯拿电池说事就是忽悠。

  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军博士今天介绍说,很多技术他们在国内找供应商,但是“供应商根本不存在。”

  “绝大部分新能源题材的公司,拿他们的东西来,要么是离我们的标准还差很远,要么符合的我们标准,但关键零部件要问国外采购,量上不去。”上海汽车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干频今天介绍说,在这一背景下,其实很难谈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干频表示,这就是为什么工信部的目录上已经有几十台新能源车了,但现实生活中,大家却买不到,“不要说你买不到,我们找渠道想买回来研究也买不到。”

  联系到今年来大炒锂电概念股的情况,这场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资本盛宴中,很多关于10年、20年后发展预期的投资,虽然彰显资本逐利的本色,却按压不住四处泛滥的泡沫。

  就以刚刚被巴菲特鼓劲的比亚迪 为例,这家公司原先与上汽签有协议,为其试验样车提供电池,结果在送交第一批样品不能达标后,比亚迪把产品带回进行改造,这一改造就再也没有回音。上汽的人表示,合同还在,事情似乎是不了了之了。

  比亚迪尚且如此,更多不如比亚迪的厂商不知道面对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的远景 ,该如何自处。

  上海汽车目前的电池合作伙伴选定了美国A123公司,其掌握纳米级的磷酸铁锂技术。而在国内,它也选择了两家供应商,万向钱潮和中信国安旗下的盟固利。

  电控领域,外方合作伙伴包括博世和德尔福,中方则是华域汽车(上汽自己的控股子公司)。尤其是与A123的合作,上汽自己将可以全权使用合资公司的所有知识产权,这是很了不起的谈判成果。

  朱军博士领导的捷能公司,现在研发团队是60人,很多人都面临着被挖走的危险。“PSA刚刚在上海建立了汽车研发中心,要搞300人的团队,我现在天天就担心自己的人被挖走。”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