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生物质能 » 生物质能动态 » 正文

正视生物质能源产业 投资宜慎

日期:2011-05-03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刘国忱

国际新能源网

2011
05/03
15:1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生物质能源

  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刚刚蹒跚学步,在上述主要障碍未解决之前,生物质能源产业难以健康成长,持续发展。因此大规模投资生物质能应慎吹“集结号”。

  千百年来,人类的需求不断膨胀,但刚性需求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温饱问题仍是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生计追求。食物与能源一直困扰着穷国与富国,成为未来全球10大问题中的难解之题。在新能源产业兴起的浪潮中,能源专家们想到了“生物质能”这一古老能源,赋予其“替代”的特殊使命,希冀依靠生物质能来解决未来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中国在这一领域闻风而动,风风火火地建了一些乙醇加工厂、生物质直燃发电厂等,但相关的燃料、技术、财务等诸多问题接踵而至,使生物质能产业投资受挫,陷入困境,令人忧虑。

  田园风光的怀想

  生物质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阳能。其特点一是具有自我生成性。不论是木本植物还是草本植物,只要有适度的雨水和充裕的阳光,每年都生生不息。据测算,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约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二是自我循环,不用即逝。人类未加以利用的生物质,要遵循自然规律完成其碳循环,绝大部分由自然腐解将能量和碳素释放回自然界中。三是生物质能是人类利用最早、最多、最直接的能源,它支撑着人类由远古走到现在,至今世界上还有15亿多的人口以生物质作为生活能源。回望过去,田园牧歌式的生物质能时代难免引人发怀古之情:作为太阳系蓝色星球上的万物之灵,人类以其智慧与勤劳在地球上源源不断地获取食物和能源维系了世世代代的生存与发展——通过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延长、拓宽、丰富了食物链,并占据了地球食物链的高端,现在我们每年从地球上获取的食物多达55亿吨。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发现和开发利用之前的漫长岁月里,祖先们持续有效地利用地表的“生物质能源”,如柴薪、木炭、植物油、动物脂等物质,以烧水煮饭、燃灯照明、御寒取暖,使光明温暖,薪火相传。当时的远足、浇灌、负荷、载重,不外乎是肩挑人背、车载船运,借靠的是人力、畜力、风力、水力。叶绿植物、人畜粪便等都作为宝贵的肥料而重归田原,加入下一轮的生物质循环,从而为后人保留了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自然环境。

  化石能源的功与过

  人类进入工业时代,能源消费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依靠木炭转为依靠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火车、汽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得以盛兴,这使得地球变小,生活变快,让人们的视野变宽,欲望变强。通过煤炭、原油、天然气的直燃发电,电能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每个人都在分享着化石能源和电能带来的便捷、舒适与安逸。与此同时,能耗巨大的环境代价产生的忧患意识也在全球弥散开来,现直接引用一段相关文献,以供我们思考,“人类正面临着发展与环境的双重压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能源为重要动力,经济越发展,能源消耗越多,尤其是化石燃料消费的增加,就有两个突出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一是造成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二是地球上现存的化石燃料总有一天要掘空。按消费量推算,世界石油资源在今后50年到80年间将最终消耗殆尽。到2059年,也就是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开钻200周年之际,世界石油资源大概所剩无几。另一方面,由于过度消费化石燃料,过快、过早地消耗了这些有限的资源,释放大量的多余能量和碳素,打破了自然界的能量和碳平衡,是造成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等灾难性后果的直接因素。这就是说,如果不发展出新的能源来取代化石常规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21世纪必将发生严重的、灾难性的能源和环境危机,是人类在下一世纪所面临的三大最可能发生的灾难之一。”
  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就是负面的吗?这取决于人类活动的频繁程度。有了煤炭,使森林得以保护,多少个卖炭翁不再“伐薪烧炭南山中”;有了石油与钢铁,就有了新型建材,桥梁与房屋修建大量消耗的木材被新型建材替代,使森林的损失得以减缓,“蜀山兀、阿房出”的毁林悲剧不再重演。目前地球上的荒漠化,正是人类过去对生物质能过度依赖与消耗造成的!由此看,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对其生产、生活行为加以反思与节制,否则任何能源都无法解除未来危机。

  正视生物质能源产业

  专家认为,地球上的生物质是十分丰富的。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以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能源,产生各种清洁能源,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保护国家有限的能源资源,减轻能源消费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生物质能源将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的重要部分,预计到2020年,全球总能源将有40%来自生物质能源。在技术路线方面,通过一系列转换技术,可以生产出不同品种的替代能源,如固化和炭化,可以生产固体燃料,气化可以生产汽体燃料,液化和植物油提取技术可以获得液体燃料,还可以将桔杆和枝杈材等直接燃烧产生蒸汽进行发电。总之生物质种植、收集、储运、转化等各个环节,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生物质能源产业群体。

  中国生物质能源目前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只有分散的沼气生产、乙醇加工厂和生物质直燃发电厂。沼气生产分布在农村的种养殖户中,推广的并不理想,离工业规模化使用距离遥远。以消化陈化粮为目的兴建的乙醇厂,也因原料短缺、与人争粮,缺乏经济性而歇业。生物质直燃电厂,则因设备无专门化生产、燃料质次价高量不够而无法达到设计产能,全部陷入亏损状态,有的已经资不抵债。笔者调研了一家以棉杆为燃料的两台1.2万千瓦的生物质直燃发电厂,总投资2亿元,资本金0.5亿元。到去年底累积亏损已达0.42亿元。其主要原因既是燃料质次价高量不足,全年开机时间不到六个月。原设计燃料收集半径为30公里,10万吨,实际上收集半径已超过70公里,燃料采购量却达不到设计水平的65%。燃料来自千家万户,运费高、水份多、杂质多,造成多次停机。在国外,生物质直燃发电是建立在现代化大农场基础上的燃料集约,而不是分散地加以收购,这才会保证原料的质、价、量稳定。中国要求每个县都上一个生物质直燃电厂,实际上造成了燃料收集半径的交叉,电厂之间的燃料收购竞争惨烈,在高成本的负面拉动下,生物质电厂无一获利。以小农生产方式获取的分散燃料与集中的工业化发电之间,要解决的主要是燃料的集结成本问题。有人建议采用分散加工的方式,将桔杆毛料变为固体燃料,以达到规模化使用,但固体燃料高昂的加工、储运成本,在现有的电价约束之下,却使电厂难以达到财务平衡。

  生物质能前景广阔,现况艰难。解决之道的着力点一是忌浮躁。不能轻易炒作与忽悠生物质能发展,理论上的生物质能转化为未来主要依靠的替代能源之一生物质能尚要突破制度、比价体系、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等诸多约束。二是着眼长远。现有的生物质能企业应着力构建自己的供应链系统,采购散料只是一种特别脆弱的渠道,应建立生物质速生燃料基地,拓宽燃料供应视野。三是慎投资。在能量转换效率低,中间成本高,有效商业模式未及建立,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幼稚产业,生物质直燃电厂新厂设立的审批一定要慎之又慎。四是拓思维。要变换一种思维模式去推动生物质能发展,探索将可燃生物质、城市厨余垃圾、居民粪便进行有效归集,采用现代技术,建立较大型的沼气生产基地,既生产沼气,又可生产有机肥料。五是强攻关。要科学规划、积极引导,促进生物质原料的规模化生产。在不宜种粮的地区大面积地种植含能高、生长快的生物质原料,待有了一定规模后,再建立工厂进行加工转换。

  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刚刚蹒跚学步,在上述主要障碍未解决之前,生物质能源产业难以健康成长,持续发展。因此大规模投资生物质能应慎吹“集结号”。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