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太阳能技术 » 正文

MIT利用活体病毒改造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

日期:2011-05-04    来源:EETimes  作者:EETimes

国际新能源网

2011
05/04
09:5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太阳能 电池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表示,活体病毒可用于将高导电性碳纳米管安装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的正极结构中,电池效率可因此提高几乎三分之一。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为一种光电化学系统,是由位于光敏正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半导体元件材料制成的。覆盖着染料的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会吸收太阳光,并将电子释放到正极中。然后那些电子会被收集起来用以驱动负载,然后经由负极回到电解质中,如此不断循环。MIT研究人员表示,通过病毒使碳纳米管和正极交织在一起,就能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由8%以下,提高到10.6%以上。
  
    该研究团队是由MIT教授Angela Belcher所率领,成员包括博士研究生Xiangnan Dang与Hyunjung Yi ,以及另外两位教授Paula Hammond与Michael Strano 。
 
   Belcher此前已经证实了一种名为M13的病毒,可刺激“氢经济(hydrogen economy)”并催生薄膜电池。而该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则是首次利用病毒来分离出太阳能电池内的纳米管,以避免纳米管凝集一成团或导致短路。 每个病毒可以在约有300个肽分子(peptide molecules)的一个区域内,吸附10个纳米管,然后这种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病毒会分泌出二氧化钛涂层。
  
    如果这种新技术实验室以外的地方也能成功,这种纳米管增强型太阳能电池将可进军2011年估计规模达1,560亿美元的微生物技术产品市场。根据市场研究机构BCC Research的预测,该市场规模在2016年还可成长至2,590亿美元以上。
  
    所谓的微生物技术产品,包括天然酵母、酿造啤酒,以及诸如MIT所研发的M13基因工程微生物,可应用在胰岛素、生物柴油以及冶金产品(metallurgical products.)等。

  Belcher表示,MIT所研发的这项新技术,只需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艺中添加一个简单的步骤,也能适用其他类型的有机与量子点(quantum-dot)技术太阳能电池。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