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中国南方,一场严重的电荒正在蔓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将其称之为“2004年以来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次电荒,范围和深度前所未有”。
堵!能源大省内蒙古,大量的富余电力“窝”在省内输不出去,多家电企只能限量发电。
一南一北,一“荒”一“堵”将当下这场“结构性电荒”诠释得淋漓尽致
国电龙源内蒙古公司总经理齐来生1995年进入风电行业,是一位典型的老风电人。
入行之前,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齐来生对大草原上从春刮到冬的大风没有多少好感,甚至有些厌烦。然而进入风电行业后,却对风“喜欢得不行”。
每当草原上刮起风,看着风力发电机迎风挥舞臂膀,齐来生就特别兴奋和欣喜。“有风就能发电,有电就能创造经济效益。”齐来生对记者说。
然而,就在南方闹电荒,为缺电叫苦不迭的时候,齐来生所在的风电企业并没有因此受益。他对记者说,目前企业负荷为80%,20%的负荷都是闲置的。
“我们也想满负荷地发电,可发了电,我们的电网也送不出去啊。”齐来生感叹道。
现在,限电使得齐来生对风“既盼又怕”:“盼风大带来好收成,又怕风大电网没负荷而白白弃掉。”
看着南方一些省区因为缺电而拉闸限电,内蒙古富余的电力却“堵”在区内,输不出去,优质的风力资源被无端浪费,齐来生很是“心疼”,觉得就像是“把牛奶倒进了垃圾桶里”。
能源大省也“限电”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发展策划部部长田树平对记者介绍说,蒙西电网目前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富余电力约有650万千瓦。由于外输通道受限,的确存在一定的风电弃风、火电限电现象。
其实,内蒙古限电(限制发电)现象不单发生在2011年,只是在“2004年以来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次电荒”的背景中显得更为扎眼而已。
内蒙古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在国家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引导下,内蒙古风电装机排名全国第一,俨然是陆上的“风电三峡”。
然而,由于蒙西电网外输通道有限,布局于此的电力企业却常常遭遇限制发电的“憋屈事”。“限电弃风已经成为我们风电企业经营的常态。”齐来生说。
加之内蒙古地处高寒地区,每年的供暖期长达半年,这也限制着风电发挥能量。
田树平说,在冬季供暖期间,由于供暖用的汽轮机在抽气供热期间一定要同时发电,为了保障供暖,就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火电,放弃一部分风电。
蒙西电网负荷有限,采暖期内,大面积的风力发电机组不得不在发电的黄金期弃风限产,任由裹着真金白银的大风从发电机机身擦肩而过。
当地一位电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内蒙古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自身用电量小。加上国家不断对高耗能产业进行调控,当地电力整体性、大范围的窝电现象愈发普遍。
富余的电力在当地消化不了,又没有足够的电网通道把电送出去,限电自然成了一种最无奈的选择。
而限电也让内蒙古的风电企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齐来生介绍说,2010年,龙源电力在内蒙古投产有6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风电机组,如果不受限电影响,可发电16.5亿度,而实际发电只有13.2亿度,少发电3.3亿度,相当于损失了1.65亿元。
其实,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电网企业应当对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的风电企业的风电全额收购,但现实却并不乐观。
田树平介绍,由于风电本身的不确定性,加上目前我国风况预报等技术支持系统尚不完善,这些都给电网的调峰(为确保电网系统平稳运转,在用电高峰和低谷时对用电负荷进行调整)、电压控制带来挑战。更重要的是电网外输通道受限,很难将风电全额接收。
“其实为了多接收一些风电,蒙西电网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在非采暖期,电网已经对火电的购买进行了一些压缩。”田树平补充说。
而此举无异于缘木求鱼。
火电的压缩直接导致了大批火电设备的闲置,进而使得占据着煤电成本优势的火电企业的经营也变得艰难起来。
内蒙古乌达热电厂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两台15万千瓦的机组,目前一台机组正在检修,另外一台负荷也只有60%左右。
风电快了,还是电网慢了
在大量风电企业被限电,甚至在冬季出现全面限电而被迫弃风的同时,对于风电产能是否过剩的质疑也日渐多了起来。
2004年以来,中国风电投资建设驶入了快车道。风能资源丰富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也是如此。
乌兰察布市位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和蒙古气旋流向内地的主风道上,是内蒙古乃至全国的风能富集区。走进位于乌兰察布市的辉腾锡勒草原,一台台白色风力发电机随处可见,场面很是壮观。
辉腾锡勒是蒙语,意为寒冷的山梁。辉腾锡勒属典型的高山草甸草原,平均海拔2100多米,地势平坦,一道横贯的辉腾梁使它成为天然的风力通道。
根据测量数据,风过辉腾锡勒时,40米高度的平均风速达到8.8m/s,有效风时数达到7293小时,而且风能稳定性强、持续性好,是建设风电场的理想之地。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发改委副主任郭少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乌兰察布市有60余家企业在此投资建设风电场,已投产的风电总装机容量为270万千瓦;在建风电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其中2008年、2009年上马的项目特别多。
为了抢得风电市场的先机,加快审批进度,中国的风电市场还出现了独特的“4.95万千瓦现象”。
根据中国现行风电项目审批制度,5万千瓦及以上规模需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审批,5万千瓦以下项目由地方政府自行审批。
为规避这一规定,一些风电场投资商便将所投项目拆分成若干个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项目,从而形成了“4.95万千瓦现象”。
郭少军表示,仅乌兰察布市就有多个4.95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项目。
“4.95万千瓦现象”的结果便是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的快速扩张。内蒙古电力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4月30日,蒙西地区风电总装机容量已由2003年的8.76万千瓦增长到710万千瓦。
风电电源和电网配套建设脱节的现象愈发严重。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此前在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若不解决风电规划和电网规划脱节的问题,“风电三峡”将会成为“瘸腿”工程。
由于风电外送受阻,内蒙古开始逐步收缩风电开发项目。据郭少军介绍,在乌兰察布市最新编制的“十二五”规划中,风电装机容量规划由之前的2400万千瓦降至610万千瓦。
虽然蒙西电网外输能力受限、风电场的弃风现象时有发生,但是齐来生对于风电的发展前景还是充满了期待。
齐来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2010年企业共发电13.2亿度,相当于消耗标准煤炭45.5万吨,原煤63.7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2万吨。“风电的经济、环保价值非常可观,只要解决了输送问题,风电还是大有可为的。”齐来生说。
正是看中风电的未来发展前景,龙源电力除已经投产的60万千瓦的风电机组外,目前还在内蒙古包头等四地兴建了40万总装机容量的风力发电场。
对于风电产能过剩的说法,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也不认可,他认为“是目前风电建设和电网建设的不匹配导致了有电输不出去的难题”。
蒙西电网孤岛求生
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当地受访人士多将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的困难归结于当下失衡的电网格局。
和其他省份不同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内有两张电网:蒙西电网(也称内蒙古电网或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电网。蒙西电网也是国内唯一一家独立的省级电网。
2002年厂网分家(发电厂和输电网分家)改革时,中央出于对少数民族地区强有力的支持,为内蒙古特意保留了蒙西电网,主要负责自治区中西部包括腾辉锡勒所在的乌兰察布市等8个盟市的电网建设运营工作。其余4个盟市归蒙东电网,归属于国家电网。
由于不属于国家电网管辖,蒙西电网就相当于是全国电力网络中的一个孤岛,在跨地区电力采购、调度以及输电通道的建设上受到诸多限制。
那么,能否转而依靠已有的输电通道呢?
目前,蒙西电网外送的通道共有5条,其中3条为点对网的输送通道,由大唐托克托等三大发电厂直接与国家电网连接,另有两条500千伏东送华北的“网对网”输电通道。蒙西电网已有的输电通道远远无法满足其富余电力外送的需要。
无奈之下,蒙西电网曾将希望寄托于增建两条超高压输电线路。
“自2005年开始,蒙西电网便向国家申请增建超高压线路同华北电网相连,而且建设方案于2007年就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论证,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田树平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蒙西电网外送通道受阻的背后,还隐含着蒙西电网和国家电网间的博弈。
蒙西电网的思路是,借助华北电网,输出网内富余电力。
“内蒙古距离华北电网非常近,建设500千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将蒙西电网的电调往华北电网,再通过华北电网调度到华中、华东地区,这种‘接力棒’式的传递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缓解蒙西电网的输电难题。”当地一位电力业内人士说。
而国家电网则有自己的考虑。
国家电网公司规划要在“十二五”期间建设特高压输电网络,以其现有网络布局来缓解南方的用电紧张。“实际上,国家电网是寄希望通过建立特高压输电网来削弱蒙西电网的实力。”上述业内人士说。
清华大学电机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对记者介绍,虽然特高压输电在减少输电损耗、节约线路走廊占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我国首条特高压输电线路“晋中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经通过国家验收,但这仅表明我国已经掌握了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技术,对于建设特高压电网,国际上还没有先例,对于技术的安全控制还有待论证。
蒙西的“超高压”思路一直未获最终批准,国电的“特高压”技术也处于论证阶段,一切尚无定论,蒙西电网的出省工作基本上陷入了停滞。
外输通道长期悬而不决,让齐来生这位老风电人很是着急。
“电力外送通道的选择要顾及长远,也要考虑当下。如果特高压输电网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的话,先增建一两条500千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也行啊。”齐来生对记者说。
在南方省市电荒频发的背景下,齐来生期待着能把内蒙古的电力放在全国电力需求的大盘子中来考量。作为一个老风电人,他也期待着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