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太阳能要闻 » 光伏动态 » 正文

光伏企业多为民企 应多支持其发展

日期:2011-06-01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中国能源报

国际新能源网

2011
06/01
09:0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光伏

   在中国光伏行业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历程中,民营企业不仅是行业先锋,更是行业的主力军。超过90%以上的光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以至于有“民企挑起中国光伏大旗”的说法也并不为过。

  民营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生存环境却不容乐观。一位人大教授给出一组数据也揭示这一现状。他说:“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两年九个月,60%民营企业会在五年内破产,85%的民营企业在十年内消亡。国内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死亡10万家。”随后,有学者提出民营企业大量迅速的消失是市场集中度提高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的观点。但是无论孰是孰非,都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当前民企的生存环境并不尽如人意。如何为民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正确引导民企持续发展是值得政府认真思考的课题。

  毋庸置疑,任何来自政府的决策都会对一个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甚至来自地方政府某些领导的个人决策,就足以影响当地一个产业的发展前途。国内曾出现某地方政府因领导个人意识不足,将一个产业推入困境的先例。

  当时,该地方领导提出了一个“凡是”的发展思想——“凡是在竞标中与龙头企业有冲突的企业都格杀勿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该地区不仅错失光伏行业腾飞期的机遇,还一度出现了行业现状难以为继,发展陷入停顿的僵局。如今,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产业链集群效应的作用,其实“孤木不成林”的道理并不深奥。

  一直以来,光伏企业对来自各方束缚怨声载道。甚至在光伏项目招标现场,也可常听到“中国民企难做”的抱怨声。“负责竞标的根本不实地考察,还以超低价格作为竞价标准,不仅让企业无利可图,还要企业贴钱做工程。哪说理去呀?”一位企业老总抱怨道,“在竞标现场,一家只有一间临时办公室、几张宣传页所谓的企业,上来就将价格压到成本价之下,严重扰乱了行业的市场价格。可政府反而用他们提出的价格让我们参与竞标,对于一个新兴企业大笔贴钱做工程必然是死路一条?我们不得已只能放弃。”

  无论招商引资、项目招标,对于地方政府伸出的橄榄枝,民企一直都是乐于接受的。笔者观察,地方政策对光伏企业影响很大。在光伏企业扩张大潮中一些土生土长的光伏企业纷纷选择出省外迁。当被笔者追问原因时,一位老总的回答意味深长——“当地给的政策好呀。”事实也的确如此,以合肥市为例,合肥市在光伏产业发展上一直名不见经传,但近几年凭借优厚的招商政策与条件,将中国光伏三巨头聚集市内,一举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园区。

  记得人大教授黄泰岩曾说过:“在能源领域,中国未来十年是一个产生机会的时期,是进入稳定状态发展前的一个发展良机。”笔者认为,政府更应抓住这个时机,做足改善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的功课。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