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驱动及国外市场带动下,我国新能源技术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战略地位日渐明晰。
(一) 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技术能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产业均保持高位增长。其中,中国的风电装机从2006的2604MW增长到2009年的25100MW,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风力发电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光伏产业增长速度不亚于风电。2006到2009年间,在国外强劲市场拉动下,中国光伏产业规模从438MW增长到3460M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4%。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技术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以风电行业专利申请为例,截至到2008年底,我国风电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共2964件。 “十一五”是风电专利申请的高峰期,专利申请数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0%。2005年,风电领域申请专利402件,同比增长151%,2006年申请专利610件,同比增长152%,2007年,申请专利625件,同比增长103%。
(二) 政策驱动效果显著,产业战略地位日渐明晰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出台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密集时期,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产业政策相互配套的局面。十一五期间,国家各部委出台的新能源产业刺激政策、法规、标准和指导目录达30多个(详见表),集中在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领域。
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中国政府高层确定的减排目标和产业发展战略再次明确了新能源发展方向。
表1 中国可再生能源列表
(三) 中国民营企业不断壮大,产业推动作用明显
对民营经济来说,新能源产业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由于国企垄断和技术薄弱等因素,民营经济在传统领域很难取得突破,而新能源产业在发展初期具有产业规模小、发展空间大、出口导向、产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等特点。这些特点无疑为管理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提供发展机会。
目前已经有许多民营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进入了这个领域,并成为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在国内外市场的强力拉动下,一大批民营新能源企业成功在海外上市,成为全球明星企业。这些民营企业不仅具有很强的生产制造、市场开拓能力,同时兼备较高的技术科研能力,使其也成为中国新能源发展重要的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