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生物质能 » 燃料乙醇 » 正文

乙醇新能源战略进入“限速区

日期:2007-06-30    来源:中国工业生物技术信息网  作者:中国工业生物技术信息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07
06/30
09:4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乙醇 新能源 战略

当汽车和人来“抢”吃饭碗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看似荒唐的问题,却实实在在的出现在我们身旁。

  近期,全国猪肉价格一路飙升。据记者了解,今年5月中旬,全国各地每天的猪肉价格要上涨0.05至0.10元/公斤。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今年5月中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14.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43.1%。究其原因,竟是玉米的价格上涨在“捣乱”:玉米价格升高,使猪饲料成本增加,导致猪肉价格连续走高的连锁反应。

  但这与汽车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是玉米向乙醇“变身”时,铸下了大错。

  都是汽车惹的祸

  身居北京的市民一定会铭记5月27日这一天。这天,北京的气温高达37摄氏度,是56年来北京同期气温之最,记者也亲身体会到5月罕见的“桑拿天”。而汽车排放的尾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成为北京气温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据记者了解,仅北京地区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00万辆,平均每1.46个家庭就拥有一辆汽车。在北京的300万汽车中,私人汽车数量高达218万辆,占总数的73%。

  此外,“十一五”计划第一个年头所设立的节能减排目标未能达标,也使政府陷入了尴尬境地。去年,我国政府提出,2006至2010年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指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23%,未能实现当年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的同时,二氧化硫等汽车尾气排放量依旧增长。

  终于,我国政府给了汽车行业更多的“照顾”政策。6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据了解,整个方案中,直接涉及汽车节能减排的措施高达9项。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司长李万里也表示,汽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已经陷入了深度矛盾,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汽车与环保的矛盾已经兵戎相见了。

  能源战略不能“照猫画虎”

  在国际上,世界第一大燃料乙醇生产国——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便开始以玉米为原料制造和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如今产量达到559万吨,市场份额占混合燃料车用油市场的12%。2005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能源政策法案》,自此拉开了玉米乙醇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据美国农业部估计,现在美国每年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占到玉米产量的20%,而这一比例在2000年只有6%。6年前美国有54家乙醇工厂,乙醇年产量约20亿加仑,如今,美国有100多家乙醇工厂,乙醇年产量超过50亿加仑。

  面对能源短缺、油价日益高涨的世界性问题,我国也加快了对汽车代替能源——燃料乙醇的生产步伐。据了解,我国政府计划到“十一五”末期,中国燃料乙醇的年产能力将从目前的102万吨达到500万吨,由此成为仅次于巴西、美国的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和使用国。

  但上述美国的燃料乙醇路线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值得商榷,倒是颇有几分“跟风”之嫌。据相关资料显示,2005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8.17亿亩,比2004年减少200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由2004年的1.41亩下降到1.4亩,仅为世界人均5.5亩的1/4。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我国没有那么多地来“种乙醇”,如按温饱标准计算,中国土地资源潜在生产力理论的最大人口承载能力约为15亿至16亿人,哪还有多余的粮食来“养”汽车,这成为近期我国玉米涨价的助推器。但大洋彼岸的美国呢,人均耕地高达1.64公顷,是我国人均耕地的18倍。难怪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粮食不能承受“能源化”之重。如果大量靠玉米解决能源问题,将会是一场灾难。我们“不能饿着肚皮开汽车”,中国国情和美国、巴西不一样,不能照搬他们的模式。美国华盛顿土地政策研究所主席雷斯特表示,现在食品超市不得不和生物燃料工业抢农产品了。他强调,全球土地将无法同时养活全世界的人口又供应生物燃料给汽车工业,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更多的人得挨饿了。

  燃料乙醇之惑

  乙醇作为新能源,虽然有许多可取的地方,但是有些问题仍不能忽视。根据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如果把乙醇的生产成本和运输费用算进去,生产生物燃料的代价太昂贵了。该报告选择了三种目前比较流行的生物燃料,一种是玉米制乙醇,一种是植物纤维制乙醇,还有一种是利用介花植物的根茎生产出的生物柴油。专家在对这三种产品的性价比比对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扣除生产成本和运费之后,这三种生物能源的能效转化率分别为,20%、84%以及69%。专家指出,尽管这些能源在环保方面都已经达标,但代价昂贵,生产同等质量的生物燃料所耗费的其他能源是制造汽油的7倍。以玉米制乙醇为例,与等量的化石能源相比,虽然能大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但其制造价格却是化石能源的200倍。

  此外,据记者了解,最近,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以乙醇为动力的汽车可

  能会给环境带来更大污染。因为,乙醇燃料会大大增加空气中的臭氧含量,而臭氧是烟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按计划美国在2020年普遍使用乙醇的计划,每年美国哮喘病患者将增加1200人。

  同时,中国汽车新能源也面临着新问题: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为加工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纷纷确立、燃料乙醇对粮食原料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汽车与人“争口粮”,已然成为事实。

  为此,6月7日,国务院召开关于可再生能源的会议。会议传出消息,中国将停止在建的煤化工项目和粮食乙醇燃料项目,在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坚持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凡以粮食和农田油料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都到了应该“急刹车”的时候了。

  能源问题虽然重要,但只有在解决人的温饱前提下,再去想“喂饱”汽车。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