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讲述几个故事。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这三个故事中,涉及到的企业名称和人物姓名全部隐去。
第一个故事:江苏的一家企业。作为历史不算短的一家企业,其沉淀下来的品牌拉力伴随着行业高速增长的大势,一直推动着企业高速的增长。但今年以来,企业内耗开始增多。1号老板与2号老板“政见”极不合拍。重量级人物失和最直接的结果是殃及池鱼,导致营销团人心惶惶。市场策划首先黯然离开。并且在电话里预言,“总经理也不会在那里呆得太久”。
第二个故事,仍然是江苏某企业。长期以来,在这家几个股东出资建立的企业内,虽然股东层面偶有见解不同,但由于一直以来业绩不错,倒也相安无事。但自春节过后,几个股东之间摩擦加剧。争论的焦点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做外贸还是做工程,是加大投入逆势而上还是缩减投入战略收缩。矛盾极端化之后,负责执行的小股东兼总经理选择离开。
第三个故事,是浙江的某家企业。面临今年低迷的市场,负责操盘的市场总监进退两难:投入加大,相应的产出却不能同比例提升。想替老板省点钱,缩减投入,则市场干脆陷入了不动的困境。由于出不了业绩,市场总监急,作为企业拥有者的董事长更急。工作上的意见和分歧越来越多。3月底还在武汉太阳能博览会上见到的该名总监,在展会结束后不久,双方的合约已经解除。
人事变动,企业内部的调整本是常例。但细心的读者读到这里之后,一定总结出了上面三个故事的共同点。首先是时间——上述三个故事都发生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其次,是发生摩擦的角色——多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摩擦。第三——发生这样的摩擦的,多数是中小企业。
事实上,今年以来,企业内部摩擦的升温,绝不仅这三例。对这些案例进一步分析之后,深层次的东西开始浮出水面。
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自2005年开始步入高速增长的轨道。现有的太阳能行业,至少有60%是从2005-2009年的市场上捞到了市场的第一桶金。2010年,行业陡遭洗牌,业内曾将之界定为洗牌元年并预言此后的洗牌必然会加速。但一批中小企业显然对翌年市场过度乐观。春节之后,宏观经济继续严峻,原材料价格涨价,终端更加低迷,原先一俊遮百丑的局面不复存在,企业管理上的诸多矛盾开始暴露,从三月底一直到6月,由于业绩的持续低迷,是以这些问题在这个时间段开始激化。
2010年之前,在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下,借助行业大势,利润和规模同步提升,对每个企业来说,都不是太困难的事情。但今年以来,规模和利润,实现哪个单项的指标都很难。两个指标同步实现,更是难上加难。这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也是摩擦升温的原因所在。
当前的太阳能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以及企业体制上的原因,企业操盘手与所有者之间,并不是科学的分工体系。通常的情况是,董事长老板直接参与经营,操盘手常在迎合老板和迎合市场之间挣扎游走。老板一般是要利润又要规模,而现实是,规模和利润都很难要。这必然会将双方之间的矛盾放大。除了几家大企业之外,这一点几乎是整个中小企业群体的普遍特征。
总之,一个业绩不好,百个矛盾纷至沓来,而且大多爆发在中小企业内部。难道真的应了那句俗话,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样的疑问,不是太阳能企业独有。甚至也不是中小企业独有。任何行业、任何一个企业,在面对业绩难题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被激化。怎么样去化解这样的冲突?这篇文章并不能给出答案。因为,纸上谈兵并不能应对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更何况,把这个问题反过来看,富贵夫妻也未必就万事喜。但是,有几条原则,还是可以作为参考。
首先是,我们要什么。作为企业的老板,企业生存的压力和企业盈利的需求,时刻是老板纠结和追求的目标。没有规模支撑,利润无从保障。没有了利润的沉淀,追求规模又成了赔本赚吆喝。千难万难,难在了市场开拓上,难在二者之间的平衡上。要利润还是要规模,企业要有一个切合实际的指标。有了业绩或者说有了盼头,那就会丰衣足食或充满希望,皆大欢喜,这是基础。
其次,主动降低一些标准。行业现实摆在这里,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够逆势飞扬。收缩了战略,就要能够接受业绩上的滑坡,减少了资源投入30%,就要有承受业绩滑坡50%的准备。同时,如果是加大了资源投入,有可能不会很快的见到受益。这时候,不妨把相应的标准降一降。
第三,加强沟通。企业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当前的太阳能行业,从体制上来说,80%以上是的企业属于民营企业。有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企业,约60%。企业老板与职业经理人沟通不畅,意味着决策层和执行层脱节,这样的脱节带来的危害,往往是带来的影响是企业难以承受。
如同前文所述,遭遇小年,甚至灾年,不止是太阳能行业经历过。问题在于,面对行业环境的陡然恶化,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事实上,上半年,太阳能企业各种各样的频繁的调整,已经是在积极应对。慌不择路、盲目扩张有之,夸张变形、盲目调整有之,急甩包袱、大裁团队有之,鲜有开源节流,理性应对、长远考虑的典型。事实上,这都反映了在年轻行业年轻企业面临挑战的青涩和不成熟。不是夫妻贫贱,必然百事哀。不能理顺关系统一认识,即便将来富贵,也未必能够共享。这需要企业在体制上、机制上进行制度性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