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8月份,一场针对“风电”的行动集中展开,国家能源局发布“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重要标准,随后下达《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宣布风电审批将正式纳入国家统一规划;与此同时,电监会主要针对“风电场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及改造情况和风电场接入系统后对当地电网影响”的全国风电安全检查也开始启动。这一系列行动似乎都意在改善我国风电标准滞后的现状。
“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标准,涉及大型风电场并网、海上风电建设、风电机组状态监测、风电场电能质量、风电关键设备制造要求等风电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将于今年11月1日实施。业界普遍认为,此次风电行业国家标准密集出台,目标直指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瓶颈。
近年来,我国风电的发展可谓迅猛。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2010年,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已高达4473.3万千瓦,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装机国,同时还有4家风机制造厂家进入了全球前10名。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风力发电量达到3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增速居各大能源之首。目前,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新疆、江苏等地,多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有序推进。
“风电场建设速度显然有些快。”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将需要配套的诸如电网、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等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事实上,中国在风电设备制造、安装、维护、检测等整个产业链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中,要么存在空白,要么采用的是欧洲标准,在面对中国特殊的风电状况时频频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加上一些风电企业片面追求低成本,导致风电项目因质量不达标造成事故屡屡出现。此外,由于地方政府利用5万千瓦以下项目的招标权大量上马风电项目,导致风电发电量超过电网接纳规模,“弃风”现象普遍存在。
“这次发布的风电技术标准,主要解决的是‘无’的问题,比如原有的200多项技术标准中,涉及海上风电的只有24项,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填补空白。”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