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是能源“新”?还是说法“新”?
现代汉语释义“能源:能产生能量的物质,如燃料、水力、风力等。” 辞海释义:“能够转换成电能、热能、机械能等的自然资源”详细解释为:能量的资源。指可以取得能量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热、光、动力、电力等的自然资源,如燃料、水力、风力等。
日前,经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反复论证后,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划为新能源汽车。
认为这种汽车的动能只是“老能源”的转化,是将“电能”转化成动能。就是所谓燃料电池汽车也谈不上是新能源。二战时期就有报道,那时德国这方面就已有突破。新就是新,不新也说不新;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界定这样模糊呢?可不能像我们有时对公民公布信息时“玩模糊”。科技进步是人类共同关注的,来不了半点“虚招”。说法还是实际的好。言为心声,思维决定行为,思维都模糊,行动给不了力。
国内发昏,国外冷静。
科技部的专项规划指出,到2015年,仅电动车一项的市场保有量就要达到100万辆,至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规模要达全球第一。未来十年,政府将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保证在2020年之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总量达到500万辆的水平。
各地政府似乎坐不住了!纷纷提出了更加“给力”的产销目标,如果把各地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的数字加起来,2015年已经超过300万产销量。大有当年砸锅炼铁之势。
据外媒报道,目前全球在用电动汽车大约1.3万辆,欧洲多家相关企业代表认为,没有完善统一的全球性标准,电动汽车发展将陷入危险境地。福特公司可持续发展部门主管施密特说,没有一个大范围的、可信赖的充电基础设施,没有廉价的、安全的电动汽车以及普遍的标准,电动汽车发展将面临困境。
2008年,德国柏林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把汽车漆成粉色,并装上猪耳朵以抗议使用电动汽车,称电动汽车使用的电力,也是发电厂燃烧煤炭产生的。
日前英国皇家汽车俱乐部基金会(RAC Foundation)一份调查显示,就算能够获得每辆车5000英镑的补贴,,英国公众也不愿意购买电动汽车,今年英国政府补贴后相反卖得更少。一个月全英才卖几十部车。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初,一些汽车制造商已经宣布了EV和PHEV最新的生产计划,到2015年将达到总计90万辆,到2020年达到每年大约140万辆。
国内外计划一比较:2015年国外总和比国内还要少10万辆;比我国各地政府计划少210万辆。2020年国外达到年140万辆,国内达到年100万辆,对比三分之二还要多。在主要因素没有突破的状况下只能说明头脑不够清醒或者动动嘴皮争抢那1000亿技改投入。实在不应该。
世界汽车组织(OICA)秘书长YvesvanderStraaten: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够把当前的这些传统车代替掉。到底谁能够领导新的一轮的发展?我觉得这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不是先考虑基础设施的问题?先考虑当前交通拥堵的问题?先考虑当前传统汽车所存在的问题?有30%汽车的能源就浪费到了寻找停车位的上面,还有多少浪费在限行上面?这是非常荒唐的。
为什么技术发达,技术先行的国家相反冷静面对,是这些厂商的银子不是来自税收的原因吗?还是投资方向错了,企业就要破产,国家就要经济危机。而我们的钱浪费了最多换把交椅,挪个地方,人际关系好,还可能青云直上,没有一点利害关系。这就是盲目上马的乱象,这种状况于民于国都不利。我心愿善!
还有多少税要纳?
据北京发改委保守的估计,建一个中等规模的充电站10个充电桩,每个充电桩要花费50万元。
再看看目前最好的快速充电技术是用30分钟电池充电80%。粗略计算了一下,每天24小时不停的操作,理论计算一个充电桩只能满足48辆汽车充电的需要,减去车辆充电准备,充电桩维护等必要时间一个充电桩满足40辆车的充电需求就效率不算低了。那么建一个充电站一天也就只能满足400辆汽车的充电。根据科委规划2015年达到100万辆,就至少需要建设2500个站点。2020年产销达到500万辆的规模,就最少需要10000个站点。我们需要投入500个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假设我们的终极目标是电动车取代汽柴油车,按2010年保有量计算,我们至少要建设227000多个站点,投入11350个亿。
用户如果要能保持有车用,必须放一辆车在充电站,汽车拥有总量就要翻番。再看停车问题,上班地点要一个停车位,充电站要一个停车位,家里还要一个停车位吧,我们停车位就要大增四倍以上。本来可怜的停车资源更要雪上加霜。本来拥堵的道路因为汽车要去充电站,会在高峰时间段堵上加堵。本来紧张的电力会不会捉襟见肘?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付出的吗?这些钱都是我们必须要花的吗?但这些税一定是我们交的!我们还有多少冤枉税要交?我们还有多少冤枉税会被浪费掉?
愿望
那么要不要搞汽车能源战略呢?要搞!但是一定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规划工作。“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终会穷。”这是草民过日子的法典。笔者认为国家也应该在经济计划时精于计算,特别是地方政府更不要头脑发热。为了那投入的1000个亿,为了有个样板政绩就一窝蜂的上。
账要算在前面,要算明白账。千万不能像公布“三公经费”那样藏着掖着。
我们不可能像美国全民提倡消费透支,他们可以提高“上限”,可以印纸钞去换别人的财富,不行就军事“说话”。我们只能靠智慧和勤奋,只能靠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好今天和将来的事情。
“电动车”不是什么新玩意,也不是被某些人“模糊”的高科技。先从公交车,环卫车,工程车,不用跑长途的办公用车等等集中使用,集中停放的汽车着手置换。着手计划生产这类车辆。站点就建在这些地方。既解决了汽柴油的供应压力,又不必增加停车场点,更不会增加交通堵塞。
真正的“新能源”要不要?肯定要,越快越好。但是科技成果不会立竿见影的,科委要去组织科技的突破,用好手中的钱和权。不要去搞市场规划。市场不是靠行政命令指挥搞得好的,是靠经济规律调整的。就像当年“爱迪生的直流电阻止不了交流电的换代”一样。有了廉价,安全,方便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力量一定远远大于规划和行政干预。没你什么“100万,500万的事。”
今年7月16日,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发表了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节选,文中直接指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尚不明确等系列问题。笔者认为非常到位,我们的部委领导、各地政府要员一定要真正全党服从中央,我们只有高度团结了,民族才能兴旺,科技才能发展。才会有人向我们中国交“专利使用费”。千万不要像房价、物价该管的没管好。让草民幸福点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