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政策法规 » 新能源政策快报 » 正文

光伏新政策的出台“留洋光伏军团”强势回归

日期:2011-09-22    来源:阳光光伏  作者:阳光光伏

国际新能源网

2011
09/22
14:5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光伏 新政策 留洋光伏军团

    随着“国标”电价政策出台及《“十二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意见稿)”)曝光,国内经受到欧洲光电入网补贴削减政策打击的光伏企业再次躁动起来。众多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国内品牌将目光投回本土,并开始悄悄部署本土战略。政策变化推动市场真正开启

    8月1日,光伏上网电价“国标”出炉。专业人士纷纷表示中国光伏产业政策正逐步摆脱过去的“浮云”时代,“国标”电价政策真正开启了国内光伏市场。

    虽然早在2009年国家财政部、住建部就曾出台过《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以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在此之后金太阳示范工程等一系列扶持光伏发电市场的政策陆续出台。但实践证明这些政策一直缺少有效地拉动力。

    分析家指出与以前的特许招标、初始投资补贴等“一次性推动”政策不同,此次电价补贴来源于电力终端消费者,让项目的获利方式更加明晰、稳定。其模式基本与德国一致,将能够真正的推动各类光伏项目的长远发展。

    另外,根据最近曝光的《“十二五”规划(意见稿)》,国内到2015年光伏发电装机目标为1000万千瓦,到2020年达5000万千瓦。如该规划能够获批执行,将为未来至少十年的光伏市场大规模发展赢得政策上的保证。

    从“源头拉动”的国标电价政策到“规模保证”的《“十二五”规划(意见稿)》,国内光伏市场潜力正在一点点被释放。

    两头在外的局面开始好转

    对中国光伏产业来讲规模已经不是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于技术与市场。早在2008年中国就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了光伏产能世界第一。然而除掉电池片和组件技术以外,中国企业并没有真正的掌握装备技术和原材料技术。另外,国内光伏企业市场结构也极为不合理,作为世界光伏产能大国,国内消费不到10%,国内光伏发电的装机总量仅占全球装机总量的1%,产品严重依赖出口也是不争的事实。

    深圳格瑞特新能源总经理丁永强先生非常简练的将国内光伏产业的尴尬境地描述为“中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只是赚取制造加工的费用”。

    此次利好政策的出台有效地推动了国内光伏市场的开启,一方面缓解了国内光伏企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将推动国内企业对光伏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留洋军团”谋划回归

    受到欧洲相关国家政策调整影响,上半年国内光伏企业市场反映普遍不尽如人意。面对国内光伏政策的新利好,恰恰是这些常年“征战”海外市场的本土品牌首先做出了反应。

    以光伏逆变器板块为例,阳光电源、山亿新能源、格瑞特新能源等这些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和良好客户口碑的品牌,面对国内市场迅速做出了反应,并着手布置自己的本土市场战略。

    格瑞特新能源总经理丁永强先生担心,与在海外同国际品牌竞争不同,在国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大部分为本土品牌。

    在今年前两个季度格瑞特新能源完成了超过1.6亿人民币的销售额,用客户口碑和销售数据证明格瑞特新能源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专业光伏逆变器供应商。但即使是这样一个在世界市场叱咤风云的品牌,面对国内品牌竞争时同样显得异常谨慎,丁永强先生表示,“公司上下对回归国内市场充满着信心,但都保持着绝对谨慎的态度。目前格瑞特新能源已经通过展会、网络等一系列手段给国内合作企业留下来非常好的印象,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新政策的出台正逐步开启着国内巨大的光伏市场,光伏企业“留洋军团”已经跃跃欲试。希望国内市场开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别企业的发展,更在于能够促进光伏企业的优胜劣汰以及整个光伏产业的整合。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