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洁能源产品普及,没有扶持政策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政策也不是万能的。在太阳能热水器行业,长久以来就盼望扶持政策快出台、利好政策多来些,然而当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后,行业并没有因此受益多少,消费者也觉得没有得到多少方便。是政策不够好,还是行业不争气?
下乡政策如同强心剂但药效不长久
从2009年2月1日起,太阳能热水器被正式纳入国家家电下乡范围。政策出台后,生产企业无不欢欣鼓舞,农村消费者也甚是喜悦。但政策给农村市场带来的欢腾并未持续太长的时间。
太阳能热水器被纳入下乡范畴,对于行业而言,用某业内人士的话来说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企业的广告战、促销战、招商战一时间风生水起,商家的终端推广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就像一匹黑马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在终端销售市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促销、路演纷纷登台亮相,“买送”形式也是愈演愈烈,礼品从最初的浴霸、花洒到电饭煲、微波炉再到后来的彩电、冰箱、洗衣机……众商家处在“促销漩涡”,卖力吆喝之后多多少少还是带来了销量的提升。然而进入2011年之后销售情况却急转直下,由以前的“不促不销”变成了“光促不销”。雪上加霜的是,家电下乡政策即将到期,行业内外一致认为,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增长放缓是无疑的了。
某企业负责人表示,家电下乡政策提前透支了农村太阳能市场的消费力,政策推出后,会出现一段真空期,期间的市场滞销将是必然的。
采访中,还有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太阳能热水器企业都盼望着家电下乡政策能早日结束。这其中有几点原因:首先,2011年的市场情况比预期差,企业普遍感到政策效应已经释放完毕;其次,如果第一批试点地区先停止下乡,而其他地区不停,企业在具体操作上将面临不少的困难和压力,比如产品库存、产品型号等都要有所增加;再其次,有的地区政策先停止,还会带来不一样的价格体系和差异化的产品,甚至包括在渠道方面的不同,这些都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家电下乡政策如同一针强心剂,但药效不会太长久。要想有一个健康的农村市场环境,还是需要系统的政策支持。
城市强装令推出数年市场仍未打开
2007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推进全国太阳能热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我国即将制定太阳能热水器的强制安装政策。随后,我国多个省市颁布实施了进一步推广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政策,要求对太阳能热水器实行强制安装,其中大多数要求在12层(或9层)以下的民用建筑上必须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然而,认真回顾国内从第一批城市开始发布强装令到现在,不难发现:由于缺乏规范的技术标准和行之有效的配套政策,再加上相关单位之间的经济利益难以协调,这一承载着太阳能行业无限希望的政策并没有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12层(或9层)以下的新建筑根本没有安装太阳能系统,也没有任何部门进行干涉。
另外,对于政策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当前,鼓励和推广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在内的各类节能设施的政策法规虽然不少,但多由部委或地方政府出台,系统性、强制性差。一些鼓励性政策能落到实处的也不多。比如北京市发改委出台的补贴政策规定,新建及各类既有建筑新增太阳能热水器,每平方米集热器补贴200元,力度可谓不小,但记者调查发现,对于这一政策,消费者了解得很少,就连购买太阳能热水器时,销售商一般也不向消费者介绍这一政策。当问及销售商为什么不告知消费者时,回答是:“我们也不知道这个补贴应该怎么申请、怎么领取。”
另外,强装令仅局限在12层(或9层)以下的楼房,12层(或9层)以上的楼房仍然是太阳能热水器的禁区。
当然,城市市场总还是给人们一些信心,国家3600万套保障房政策的出台,仿佛是一块从天而降的“大蛋糕”。按照50%的保障房配套安装太阳能的话,这至少能给行业带来700亿元的销售规模。
四季沐歌太阳能集团总裁李骏表示,3600万套保障房虽然是“大蛋糕”,但是在保障房配套太阳能热水器方面也是鱼龙混杂。若单纯以价格为保障房建设的前提,加上配套的企业,没有相应的准入标准,那谁都可以进入,只要价格足够低。如果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在保障房前期建设当中一哄而上,不注意在保障房配套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品保障,不能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那么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灾难性的未来将会来临,也会丧失掉融入城市、做城市主流产业的机会。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对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激励政策主要有税收激励政策、补贴政策和强制政策,税收和补贴激励政策的实施成本较高,较适用于产业发展初期。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政策的实施成本较低,较适用于产业能力和应用市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阶段。强制安装对国内众多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来说,是个梦寐以求的政策,但时至今日,政策实施数年后,城市市场的大门对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仍然未打开。
在农村,在城市,一个个政策接连推出,效果却都不尽如人意。产品生产讲究个适销对路,政策的推出是不是也要对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