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资讯 » 中国新能源资讯 » 正文

我国生物质燃料将多元产业化

日期:2011-11-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新能源网

2011
11/01
10:4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我国 生物质 燃料

    在生物质一代燃料走出“与民争粮,与粮争地”的困境之后,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二代生物质燃料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渐入佳境。国内对于二代生物燃料利用的途径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是指以麦秆、稻草和木屑等农林废弃物或藻类、纸浆废液为主要原料,使用纤维素酶或其他发酵手段将其转化为生物乙醇或生物柴油的模式。而第一代燃料的生产主要来自于玉米、水稻、甘蔗、大豆等粮食作物。

事实上,由于诸多因素限制,利用传统粮糖油原料发展生物燃料的潜力在我国非常有限。业内专家一致指出,利用非粮原料将是我国发展生物燃料的根本方向。 
  据了解,目前,我国利用薯类、甜高粱、小桐子等非粮作物/植物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技术已进入示范阶段。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近期完成的“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以非食用粮糖类农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潜力近中期约为1500万吨,以废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潜力近中期约为200万吨,以油料林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潜力在中长期约为数百万吨,以纤维素和藻类生物质为原料的先进生物燃料生产潜力在长期可达每年数千万吨。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显然,《规划》提出的生物燃料利用量目标,正是基于上述研究中对于近中期国内生物燃料的生产潜力而定,因此具有实际行业引导价值,这将坚定企业投资该领域的信心。 
  原料供应仍是瓶颈 
  上述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报告指出,未来,我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原料资源基础仍然薄弱。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也表示,“十一五”以来,全国建设的一批生物质发电厂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生物质资源收集难度大,导致一些缺乏合理布局的地区生物质电厂存在严重的原料供应短缺问题。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近两年来,国内投身生物质发电的企业越来越多,甚至出现在100公里范围内同时有5个同类电厂在建。但由于生物质发电的原料非风能和太阳能那样可天然获取,导致一定范围内原本只够一家企业消耗的原料最终被多家分割。 
  业内专家指出,原料投入一般占生物质发电项目总投入成本的70%以上,但国内生物质原料市场近几年却成长缓慢。可以参考的一组数据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的目标,截至2010年底均未达标,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仅为50万吨左右,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则只有20万吨。 
  相关企业要根据非粮生物燃料产业的农林业属性、多样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把产业链重心向能源植物种植和原料生产倾斜,建立“分散加工转换+集中精炼调配”的经营模式,充分调动发挥当地农民和政府的积极性。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