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制糖、秸秆生产乙醇等进入产业化阶段,秸秆发电、新型生物质材料不断取得新进展。“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继续大力推进非粮原料替代,重点开发推广秸秆制糖、秸秆化工醇、秸秆丁醇等非粮生物化工技术,打造以大成集团为主导的千亿元生物质化工产业基地,不断推动生物质产业做大做强。
“非粮”原料突破产业化难关 生物质产业取得新突破
长春大成集团2011年开始建设一条千吨级秸秆制糖生产线,10月份之前即将建成投产,以秸秆替代玉米制糖终于攻克了成本控制难题。“生产每吨糖需要秸秆2.5吨-3吨,可以替代1.5吨玉米。”大成集团副总工程师齐红彬说,以秸秆制糖,再以糖为原料生产各种化学醇,所有生产线上马后,大成集团以后生产的化学品将全部以秸秆为原料。据他介绍,“十二五”期间,大成集团规划建设100万吨糖生产能力,年消耗秸秆250万吨-300万吨,实现替代玉米150万吨。
松原来禾化学有限公司提取秸秆中的纤维素造纸,一期年产6万吨生活用纸生产线,目前即将正式投入运转。公司总经理张运智介绍说,秸秆中含有35%-40%的纤维素,20%-25%的木质素,20%左右的半纤维素,还有10%的杂细胞和灰分。他说:“我们用半纤维素做丁醇,纤维素做生活用纸,木质素代替苯酚生产酚醛树脂发泡,计划5年内达到年加工秸秆500万吨水平。”
2007年4月,白城庭峰3万吨/年玉米秸秆乙醇项目奠基,年消化玉米秸秆23万吨,可实现销售秸秆燃料乙醇3万吨;2009年9月,华能长春生物质热电厂项目建成投产,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发电燃料,年处理农作物秸秆可达20余万吨,能源利用效率接近90%;2011年4月,吉林省四平市辽河地区启动秸秆发电项目,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燃料进行发电,年可实现产值1.43亿元,利税1500万元……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吉林省用秸秆和玉米芯与糠醛及木糖等半纤维素联产乙醇年产10万吨;甜高粱乙醇年产10万吨,另外还有近5万吨的甜菜乙醇,10万吨的秸秆丁醇项目。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食品处处长穆可桢介绍说,近年来,从田间地头走进现代工厂,从农民炉灶里的燃料到高科技产品的原料,大量的生物秸秆资源在吉林省开始变“废”为“宝”,一场“秸秆能源化”浪潮在吉林省生物质能开发产业中悄然兴起。吉林玉米深加工产业优势明显,赖氨酸市场份额占主导地位,以玉米为原料的丙酮、丁醇、多元醇以及秸秆、玉米芯等非粮生物质原料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打造千亿元生物质化工产业基地 仍存“三大难题”
吉林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将大力推进非粮原料替代,重点开发秸秆制糖、秸秆化工醇、秸秆丁醇等非粮生物化工技术,加快中试和产业化,实现非粮生物化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穆可桢介绍说,吉林将进一步扩大赖氨酸生产规模,以赖氨酸为主的氨基酸要由现在的70万吨达到100万吨产能,保持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加强酒精下游产品的开发,加快非粮酒精的产业化进程,发酵酒精规模由现在的150万吨达到200万吨产能,巩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淀粉糖和秸秆糖由现在的220万吨达到400万吨产能;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生物质化工醇由现在的40万吨达到300万吨产能,打造以大成集团为主导的千亿元生物质化工产业基地。
专家认为,目前生物质产业发展还没有得到国家的充分重视,下一步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难题有待破解。吉林省目前以秸秆综合炼制为代表的生物质产业,比重只占食品工业10%。穆可桢介绍说,首先产业规模偏小,国际化程度较低。除大成集团和来禾化学等少数公司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外,多数企业还处于以试验示范为主的产业导入和起步阶段。
其次,生物质开发利用政策和管理体制有待创新。生物液体燃料和生物发电有一哄而起的倾向,对固体成型燃料供热和产业沼气发展则重视不足,在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上尚未把生物质能源产业整体发展放到应有的地位。穆可桢说:“由于生物质能产业链较长,产业网络复杂而庞大,除政府的能源管理部门外,还涉及农林、土地、水利、环境、市政供热、电力和设备制造及物流和商业以及财税、科技、教育和劳动就业等许多部门,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协调性要求远比资源类型单一和集中的煤炭和石油等较高。全产业链上的多部门管理体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
此外,产业标准体系缺乏,技术储备不足,也制约着吉林生物质产业发展。穆可桢介绍说,生物质开发利用时间较短,主要技术支持来自对国外相关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贯穿资源培育、收集储运、加工转化和最终消费全过程的技术体系还不完备,技术体系适应性、先进性和成套性不高,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都相对缺乏,导致资源评价、设备选型、工艺配套、质量管理、成本控制、价格制定、项目决策、消费选择和政策法规支持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
据了解,2010年吉林省秸秆资源量接近4000万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3600万吨,主要集中在长春、松原、四平和吉林等中部地区。按照国际通行计算方法,秸秆可能源化利用量占可收集资源量的1/3,全省可投入能源化利用的秸秆总量每年约为1200万吨,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吉林省生物质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穆可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