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战城市市场,不只是摆在众多太阳能光热企业面前的难题,也引起了我国节能建筑科技设计者们的重视和热议。
日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在接受采访时首次提出,“四方合力”是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的必经之路。
与建筑应用形式多样
徐伟说,建筑与太阳能的融合很早就在中国出现,一直以来居民建房多会选择“坐北朝南”,就是被动利用太阳能对房屋的照射。此后,随着太阳能集热器的出现,也是对于太阳能的被动式利用,为人们提供生活热水。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热发展和应用在全球取得了领先地位。在徐伟看来,“中国在太阳能光热的应用规模处在全球第一,技术也取得了很大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太阳能光热与建筑的应用形式非常多样,除了最基本的太阳能热水器,还拥有生活热水、热水供暖、制冷等多种功能的开发和应用。此外,太阳能光热还可以发电,成为动力源。”
徐伟说,当前我国在太阳能光热与建筑应用的技术成熟度较高,特别是在太阳能集热的热转换效率、大量热水的长期存储等重要性能,一直在不断提升。不过,受到季节、天气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限制,一直以来太阳能光热在节能建筑的推进过程中,一直是作为辅助能源的角色出现,无法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主导者。
虽然应用形式多样,不过受到市场接受度、产品经济成本、技术瓶颈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热企业为建筑取暖、制冷功能方面的推广应用并不多。对此,徐伟指出,“当前大面积地通过太阳能为建筑供暖会受到安装条件、能量供给、季节等因素的限制,缺乏在一些大型建筑和工程上的应用案例。此外,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可靠性也受到很大的考验。生活热水是断续型,而供暖则是连续型,两者对于热量需求不在一个量级。”
近年来,太阳雨、皇明等企业也纷纷提出了太阳能制冷的技术发展方向。不过,在徐伟看来,“太阳能光热制冷是这个领域技术发展的最高境界,在‘十一五’期间国家支撑计划推动下,我们在这方面的开发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于性价比不高,现阶段市场化应用缓慢。”
四方合力关键在设计
一直以来,由于国内众多太阳能光热企业均起步于大众零售市场的“太阳能热水器”,近年来随着农村市场增长放缓,一大批企业提出了面向城市商用工程市场的开发。不过,太阳能光热企业的进城之路却充满了坎坷与无奈。
对此,徐伟指出,“太阳能热水器是标准产品,而建筑则是个性化产品。不同建筑存在着不同形式、功能定位和层次定位,在不同区域还面临着不同要求。在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过程中,企业需要与建筑设计师、机电工程师一起打造符合单一建筑的系统解决方案。这对于企业操作流程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任何一项新技术新产品对于传统的建筑设计单位来说,都需要一个逐步接受、认知、学习过程。徐伟指出,“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一定是推广的主导者,但建筑设计师则是关键,此外还需要面向房地产开发商进行相关理念和应用的普及。最终,企业可以通过大量推广宣传,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房地产开发商、建筑设计师的倒逼机制,让开发商和设计师主动了解和接受。”
“产品制造商、开发商、建筑设计院三方合力后,如果再加上来自政府的第四方力量,通过政策、标准、技术的制定与规范推动,可以形成对整个产业链的加速发展。如果有条件,我建议大学的工程技术基础学科中可以加入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等系统性知识学习,让未来的建筑设计师从学校就了解这些产品的应用知识。”徐伟还告诉记者,现阶段传统的建筑设计师迫于工作量、产品认知等限制,对于太阳能与建筑应用的知识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企业的推广力量不容忽视。
徐伟建议,“一些太阳能光热龙头企业,可以多举办一些面向建筑设计师的专业设计论坛,集中性地介绍和展示一些具体的工程应用案例和系统解决方案。”
兼容多种可再生资源
对于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的未来市场前景,徐伟坦言,“前景很广阔,困难却很多。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太阳能光热产业也非常庞大,这都为市场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过,当前工程化发展过程中,方案的性价比问题、产品质量特别是耐久性等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都会制约整个产业化的应用速度。”
除了加大与建筑设计部门的技术交流,徐伟还指出,“太阳能企业要朝着产业化、规模化扩张的方向,因地制宜推动与建筑的多种形式应用。在这一过程中,不一定是作为常规主导能源的定位来发展,可以是太阳能兼容其它能源的多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式,形成在某个项目上的率先突破。”
不过,在徐伟看来,在多种能源的复合式发展过程中,由于是以房地产开发商为主导,太阳能光热企业只能处在从属地位。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将太阳能与其它能源合作后,作为调峰能源或补充能源的方式融入,但一定要考虑性价比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