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工信部正式对外公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的目标为: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打造10个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新材料销售收入超150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培育20个新材料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建成若干主业突出、产业配套齐全、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规划》还将稀土功能材料等明确为发展重点。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业界一直争持不下的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目标问题,这份约1.6万字的规划透露,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万辆,需要能量型动力电池模块150亿瓦时/年。
稀土永磁获重点发展
《规划》提出了新材料产业的6大发展重点,分别是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
由于每个领域都包含多个新材料品种,其发展水平和发展特征各不一样,《规划》根据各领域特点,参考材料分类方法,将6大领域进一步细分为20个重点方向。
在特殊金属功能材料中,稀土功能材料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规划》要求,以提高稀土新材料性能、扩大高端领域应用、增加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国稀土资源优势,壮大稀土新材料产业规模。
包钢稀土有关人士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难以离开稀土,稀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功能所副所长李卫也指出,“中国的稀土产业没有道理做不好,毕竟资源在我们手中。”
《规划》要求,高度重视稀土等中国具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加强战略性资源储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开发与利用,优化资源全球化配置,为新材料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合理规划资源开发规模,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依法打击滥采乱挖,提高资源回采率。
对于稀土功能材料,《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超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积极开发高比容量、低自放电、长寿命的新型储氢材料,提高研磨抛光材料产品档次,提升现有催化材料性能和制备技术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在永磁、发光、储氢、催化四大应用领域中,稀土永磁是规模最大、潜力最大的部分。
50万辆产销目标实现难度不小
业内人士认为,欲实现工信部规划的2015年产销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并不简单。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向记者表示,按照目前的产销状况,如果没有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达到这一目标有一定难度。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虽然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总量仍然较小。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年产销量分别为8368辆和8159辆,均未过万。
销量的惨淡并未打消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动热情,有媒体统计,2012年,各地公布的在行政力量推动下预计的上路目标总数将近8万辆,其中,深圳2012年预计上路4500辆,合肥、杭州则将这一年度目标推高到逾2万辆。
与地方政府通过采购大力支持相反的是,普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并不热衷,除了政府采购之外,中国鲜有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示范城市更多的目的是在于宣传与试验,目前新能源汽车重在研发而非产业化。
此外,尽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迟迟未能出台,多家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投入却堪称大手笔。其中,北汽集团即将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目标定位在15万辆;广汽集团更是将十二五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放大到20万辆;长安汽车则计划2014年实现产销15万辆。仅仅上述三家,“十二五”末的产销目标即已达到50万辆。
崔东树表示,各车企所透露的目标,实际上更多的是起到宣传作用,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主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亦指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国外的差距,关键是体制问题,大部分企业是国企,可能造成不看市场,看的多是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