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生物质发电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环保和可再生资源发电技术,被明确列入我国可再生能源重点发展领域。
谈及我国生物质发电,不得不说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领域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世界先进而成熟的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诞生于童话王国丹麦,并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得到推广应用。而在我国将这一童话变为现实的是国家电网公司旗下的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该公司采用丹麦先进的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于2006年12月1日建成投产了我国第一个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国能单县生物质发电工程,实现了我国生物质能直燃发电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开辟了我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途径。
截至2007年9月底,国能生物发电公司已投产项目6个,发电装机容量15万千瓦。今年以来,已消耗农林剩余物50多万吨,向社会奉献绿色清洁电量约5亿千瓦时,为当地农民带来直接收入1.5亿元以上,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巨大社会效益正在逐渐显现。
立足现实科学布局
生物质发电产业是典型的“小电厂、大燃料”。秸秆体积大,重量轻,不适合长距离运输,导致燃料收购、储存和运输均较困难。若项目之间规划距离太近、容量太大,或在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造纸、饲养行业发达的地区规划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将会对生物质发电项目正常运营造成非常的不利影响。
在事业发展的艰苦探索过程中,国能生物发电公司坚持科学发展观,在项目布点上,重点选择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县。公司把秸秆资源利用量情况作为衡量项目能否上马的关键因素,避免在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造纸、饲养业发达的地区投资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防止出现生物质电厂“与粮争地、与畜争饲”现象。在生物质电厂燃料选择上,公司重点投资建设了一批以棉秆、木材下脚料等灰色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并大量掺烧农民废弃不用的树皮、稻壳、花生壳等农作物和林木废弃物。
农村发展新引擎农民增收好渠道
在中国发展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不仅仅是简单的能源替代,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是增加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的直接载体,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和财富再分配的重要途径。
对此,笔者在国能生物发电公司几个项目采访中有深切感受。在国能山东单县生物质发电厂投产之前,社会各界曾普遍担心中国特色的农作物种植模式会严重影响燃料的正常供给。国能生物发电公司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方式,积极引导和培育农作物秸秆收储运市场。目前,围绕国能单县项目,一大批专门从事秸秆收、储、运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正在迅速壮大,充足的燃料供应,保证了该项目的满负荷稳定运行。截至今年9月底,该项目已累计发电约1.6亿千瓦时,消耗燃料约17万吨,在燃料收储运过程中已为当地农民带来直接收入5000万元,增加农村就业岗位1000余个。
在国能山东高唐生物质电厂,孤寡老人赵金钟在与笔者交谈时说,今年春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国能高唐项目收购棉柴秸秆,而他村里有很多人的棉柴都丢在地里没人要。生活无依无靠的他就把别人丢弃在地头路边的棉柴秸秆收集起来拉到电厂去卖,一个多月下来收入2000多元,解决了他一年的生活花销问题。
循环经济好方式节能减排新途径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给农村带来的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到夏收和秋收时节,村民在田间地头直接焚烧秸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将农作物秸秆用于发电不但能够有效地解决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而且是目前国内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最佳出路之一,可以很好地避免政府部门年年禁、农民年年在田间焚烧的尴尬局面。
正如河南省鹿邑县县委书记杨廷俊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大量秸秆在村头、沟边到处堆放,搞得农村脏乱差,夏收秋收两季,农田里“狼烟四起”,防不胜防,管也管不住。通过引进国能生物在当地建设生物质发电厂,利用秸秆发电,改善了空气环境,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也使秸秆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据测算,一台装机2.5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厂,年可处理农林废弃物20多万吨;与同类型火电机组相比,年可替代标煤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万吨,运行一年所发出的电量可为大约40万户农村家庭提供全年的生活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