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人物 » 正文

斯柯达范安德:Rapid将成第2款支柱车型

日期:2012-05-12    来源:网易汽车  作者:梁海文

国际新能源网

2012
05/12
17:1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斯柯达

    今年第一季度,斯柯达中国销量同比上升8.9%,达到59,200辆(2011年第一季度:54,400辆)。斯柯达品牌于2007年进驻中国市场,短短3年后即2010年,中国已成为该品牌最大的单一销售市场。面对这个增长如此迅速的市场,斯柯达将来还会有怎样的发展计划?网易汽车在北京车展现场采访到了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博士。

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博士

    2013年将推两款新车:Yeti和Mission L

    “斯柯达汽车正在成功实施其全球增长战略,并且为实现2018年全球销量达到150万辆的目标而努力。对于斯柯达汽车所取得的骄人业绩,中国市场功不可没,而且在未来几年,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会愈加明显,”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博士说,“五年前斯柯达汽车进驻中国市场是一个明智的决定。2013年我们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第四和第五个车型将进一步强化车型攻势,并且帮助斯柯达汽车在中国市场争取更有利的地位。”范安德博士补充道。

    生产工厂由2个增加到4个,产能将达到50万辆/年。

    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博士表示,目前在上海大众有2个工厂在生产斯柯达的车型,而今年将会增加到4个。上海大众是斯柯达的合作伙伴,同时在中国生产的斯柯达也是上海大众的组成部分,两者将共同成长。随着投产工厂的增加,斯柯达的产量也必然得到提升。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博士之前在日内瓦车展上就已经提出要占据中国市场3%的份额,这意味着其在中国的产量也至少要达到年产50万辆的水平。

    2013年进口车上市,销售渠道仍归属大众集团进口公司管理。

    在进口车业务方面,斯柯达中国总裁马克思博士表示,斯柯达离正式进口只差“最后一步”,而且他们将很快就迈出这一步。要完成进口车的谈判预计还要2-3个月的时间,斯柯达的进口车将会在2013年开始上市。他们目前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能更加完美地让斯柯达的进口车进入中国市场。

    而斯柯达中国总裁马克思博士表示,在销售渠道上进口斯柯达仍将在大众集团进口公司的统一管理下运营,当然斯柯达也将会保持自己作为独立品牌的独立性。

    而在进口车型的选择上,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博士表示,类似SUV和coupe结合的车型并不适合斯柯达的品牌特性和客户群体,而像Alltrack或旅行车这样的车型或许更加适合斯柯达引进中国市场。

    Rapid将在2013年上市,成为斯柯达第二款支柱车型。

    “作为我们品牌增长战略的一部分,斯柯达汽车已经发起了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车型攻势,目标是在今后几年,平均每6个月就要向市场推出一款新车。”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博士在北京车展斯柯达品牌新闻发布会上讲到,“在我们的车型攻势实施伊始,Rapid作为下一个即将上市的新车型,对于斯柯达品牌2018年增长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它将帮助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博士表示:目前无论是在全球市场,还是在中国市场,明锐车型都占到了斯柯达总销量的一半左右,是斯柯达旗下当之无愧的支柱车型,也是核心产品,而未来Rapid则有望成为斯柯达品牌里第二款支柱车型。

    车型本土化设计正向欧洲靠近

    谈到对国产车型的设计的看法,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博士认为一款车性无论外观怎样,其最重要的还是车身的比例,在有了良好比例的基础上,才能有好造型。大众在本土化设计上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朗逸和新宝来都是很好的例子。而且目前中国和欧洲的设计和审美需求正在靠近,目前国产明锐和昊锐车型的尺寸都是和欧版一样的。

    交通和基础设施日益制约车市销量增加

    此外,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博士对于中国市场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看法,认为中国迟早会达到年产销2000万辆的规模,但并不会维持很高的增长率,预计将来达到年均7%-8%的增幅是比较合理的。目前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是成为制约汽车销量的显著因数,尤其是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中,车辆的增加已经对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汽车市场将向二三线城市扩展,而且这也需要政府对基础设置的建设和改善。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