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风能发电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技术瓶颈在哪里?何时进入寻常百姓家?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经济”面临着哪些难题?二氧化碳减排及转化技术离我们还有多远?中国绿色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国际地位究竟如何?5月28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绿色能源会议暨第一届DNL洁净能源会议在启幕,来自16个国家及地区的160余位新能源领域专家就可再生能源、氢能和燃料电池、储能电池、先进能源系统等相关技术进行交流,试图解答这些难题。
该会议是由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以下称DNL)承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会议的召开,表明我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成就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部分研究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NL储能技术研究部的大规模液流储能电池技术则为其中之一。
如今,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需要配制大容量储能装置进行有效调节,已成为业界共识。而早在十年前,大连化物所张华民研究员所带领的储能电池研究团队就瞄准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着眼国家重大应用需求,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绿色能源配套用大规模储能装置的研究。
大连化物所储能电池研究团队自2000年起从事液流储能电池技术的研究开发,经过十余年的积累与创新,在液流储能电池系统的关键材料、结构设计、密封技术、电池模块和电池系统集成技术、测试方法及应用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9项,其中国际专利2项,已授权16项,形成了较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以大连化物所为代表,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液流储能电池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在国际液流储能电池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加速液流储能电池技术成果转化,大连化物所储能电池研究团队与博融(大连)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液流储能电池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并于2010年开发出国内首套260kW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为风电并网用兆瓦级液流储能电池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3月,融科公司中标全球最大规格5MW/10MWh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应用示范项目,标志着中国已进入兆瓦级电池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阶段。
虽然中国的液流储能电池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但以大连化物所为代表的中国液流储能电池研究历经十余年从起步、追赶到超越,在kW至MW级电池系统的技术水平上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尤其是中国巨大的储能市场和在关键材料方面显现的成本优势使得中国液流储能技术发展得到了世界的瞩目。
近年来,尽管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但由于居高不下的成本,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仍受限于“价格瓶颈”。“十二五”期间,大连化物所将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材料批量化生产技术,加快兆瓦级大规模储能装备技术的突破与应用,解决国家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重大需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国在国际新能源竞争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