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广东地区、郑州相继传出成品油供应短缺,一时闹得人心惶惶。但随着国内两大石油巨头四处“调兵遣将”救急,加之国家上调柴油、汽油的出厂价格,社会需求有所降低,才使一度紧张的局面得以缓解。可连续两年出现油品供应短缺的苗头,被一些精明的商人和地方政府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们欲抓住时机推出一种柴油的替代能源——生物柴油。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多个地区欲上马生物柴油产业,一些国外能源巨头也跃跃欲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发展较晚尚在起步
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具有优良的环保、低温发动机启动、润滑、安全、燃料、可再生性能,且无须改动柴油机,可直接添加使用,同时无须另添设加油设备、储存设备及人员的特殊技术训练,还可以一定比例与石化柴油调和使用,起到降低油耗、提高动力性,降低尾气污染的作用,是优质的石化柴油代用品和典型“绿色能源”。
生物柴油自1988年在德国诞生以来,以其优越的环保性能受到了各国的重视。但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生产主要以餐饮等行业废油回收或以膏桐、黄连木、油菜籽等为原料。2004年以前,先后有海南、四川、福建的三家企业涉足生物柴油开发生产,年设计生产能力累计达4万吨。这与我国1.6亿多吨的石油进口量相比微乎其微,尚在起步阶段。
技术突破蓄势待发
随着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日益紧缺,生物柴油开发已引起了我国政府和众多企业的关注。2004年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生物燃料油技术开发”项目。2005年国家专项农林生物质工程启动,规划2010年生物柴油产量达200万吨/年,2020年产量达1200万吨/年。在今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生物质能源。 最近,我国在生物柴油科技攻关上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新华社报道,东南大学采用创新工艺“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技术制备生物柴油日前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避免了目前其他生物柴油制备技术存在的反应条件苛刻、反应时间过长等弊端,且转化率高达95%。据取得这一创新技术的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肖国民教授介绍,这套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可以实现连续化、规模化生产以及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可有效利用分离过程的能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节约能源消耗,目前已经完成实验室研制阶段。
有关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生物柴油规模化、产业化将会实现。有专家乐观估计,2010年后生物柴油在我国将成长为有一定规模的产业。
商机乍现备受追捧
我国能源短缺特别是石油短缺引发的商机,让诸多地区和企业跃跃欲试,试图切分这块诱人的大蛋糕。
最近,据媒体报道,上海一家能源公司今年下半年就将投产一个3万吨生产能力的生物柴油工厂,产品供应上海及周边省市;安徽合肥一种以大豆、油菜籽和废餐饮油、动物油脂等为原料、总投资4.65亿元,建设规模年产量达60万吨的生物柴油项目将在近期问世。云南今年将在全省推广种植20万亩膏桐,计划在十年内营建以膏桐为主的木本油料植物1000万亩。今后年产生物柴油量将达100万吨。
一个接一个的生物柴油项目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备受各地政府和企业追捧。
中国对生物柴油产业的重视,还吸引了国际投资商的目光。来自奥地利的Biolux公司计划在中国投资7500万欧元,建立10座生物柴油加工厂,年产生物柴油可达25万吨,最近这家公司已在江苏动工建设它在中国的第一座生物柴油加工厂。英国阳光科技集团计划五年内投资近3亿元在云南红河流域种植30万亩膏桐,并打算投资建设大型生物柴油生产线。此外,BP等国际能源巨头也对中国新能源领域虎视眈眈。
但有业内专家指出,从理论上讲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前景广阔,但生物柴油规模化生产面临的原料资源分散,技术产业化基础薄弱及政策和市场环境不完善等制约,产业化还存在一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