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可谓屋漏偏逢连阴雨,本已陷入美国“双反”调查的中国光伏企业,又陷入了来自欧洲“反倾销”危机的漩涡。
有媒体报道称,7月24日,以德国Solarworld为代表的欧盟光伏电池产业向欧盟委员会提起对华光伏电池的反倾销申请。这是自今年5月,中国光伏产业遭遇美国商务部做出31.14%-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率初步裁定之后,在欧洲可能面临的又一项打击。
“中国光伏企业正经历漫长的低谷期,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光伏产品价格暴跌,销售状况急剧下降,盈利能力令人堪忧,多数光伏企业亏损严重,随时可能倒闭关门,同时,欧美市场纷纷采取举措,阻挠中国光伏企业,使其‘腹背受敌’、‘内外交困’。”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此背景下,7月26日,英利、尚德、天合光能、阿特斯国内4家主要光伏企业联手公开发表声明,强烈呼吁欧盟立足长远,从中欧贸易合作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整体利益出发,慎重考虑对华光伏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呼吁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果断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当然,中国光伏企业之所以反应如此激烈也是在情理之中。如果说在此前的美国“双反”案件中,中国光伏企业最大的损失在于被征收了更高的关税,那么,此次潜在的欧盟“反倾销”案件将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根据资料显示,欧洲是全球光伏最大的市场,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2011年中国有接近358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其中60%以上是输送至欧洲市场。另据2012年最新数据表明,从各品牌2012年第一季度的出货结构看,欧洲市场依然份额最大。以各企业光伏组件出货市场为例,尚德电力占44%、英利占65%、天合光能占89%。
“若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采取‘双反’调查,中国光伏企业将面临重大打击,光伏产品价格将大幅上涨,企业缺乏竞争力,大批光伏企业欧洲市场份额将急剧缩减。”沈宏文表示。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担忧,一旦欧洲如美国一样也执行类似裁决,中国一大半的光伏企业都将死掉。在沈宏文看来,中国光伏企业将面临“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验,大半光伏企业破产清算一点也不令人吃惊。
“要熬过这段最寒冷的冬天,生存下来是第一要务。”一位不愿具名的安邦咨询研究员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说。该研究员表示,中国光伏的劣势是技术,中国光伏企业可趁着销售的低谷加大研发,争取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目前,中美光伏企业从技术的阶梯来看,美国领先中国一级,这让中国在双边贸易中非常被动。此外,还需要改变“把污染留在国内,清洁能源送到国外”的尴尬局面。
内忧外患之下,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国光伏业究竟该如何寻求突围?对此,沈宏文建议,一方面,国家应当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合理规划光伏产业发展布局,严禁“大跃进”思维继续蔓延,保障光伏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光伏企业要加快自身结构调整,走多元化发展路线,完善光伏产业链条,增强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企业要适当减少或放缓大规模光伏项目的上马,缩减近期投资规模,低调度过“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