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海洋300—3000米水深的海底沉积物中,主要赋存于陆坡、岛坡和盆地的沉积物或沉积岩中。以其储量丰富及高效清洁特点被誉为“后石油时代”重要替代能源。陆地上的可燃冰资源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极地永久冻土带之下,或者大陆边缘的斜坡和隆起处。
近海海底是可燃冰宝库。但是,可燃冰被封闭在海底的低温高压环境中。采掘时,一旦甲烷气体喷出而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为防止此类事故发生,有必要事先对海底的地质条件进行缜密调查,并谨慎确定采掘地点和方法。
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和国家一直在研究可燃冰开发问题。但是,因开采面临环境和技术环保难题,目前全世界对“可燃冰”的研究迄今仍处于科学勘探和试开采阶段,还没有进入实际开采实用阶段。
许多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等正在加紧研究海洋可燃冰开发技术,但还没有成熟的开发技术方案。今年3月份,来自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几家公司和科研机构在加拿大西北部海域进行了一次联合试验开采,这次开采基本上获得了成功但采用的技术难以实现大规模开采。有专家估计,开发海底和陆域可燃冰资源,将分别在30年和15年之后才能大规模展开。
储量丰富 南海可燃冰可供中国使用130年
目前全球总共有116处地方发现了可燃冰,预计全海域资源相当于全球690亿油当量,南海占大部分。据初步估计,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650亿吨石油,够我国使用130年。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南海的可燃冰可能主要集中在东沙、西沙和神狐等海域。
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冻土大国,冻土区总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据科学家初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可供中国使用近90年,而青海省的储量约占其中的1/4.
“可燃冰”的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也有的简称水合物。它是由水与天然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产物。它存在于海底或陆地冻土带内,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固态笼状化合物。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呈白色,形似冰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被点燃,因此,又被形象地称为“可燃冰”。
全球海底可燃冰分布面积约达4000万平方公里,总储量是全球已探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储量之和的两倍,是常规天然气储量的50倍。有专家估计,仅全球海底可燃冰资源就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有资料显示,可燃冰在全球广泛存在,全球约占27%的陆域是形成可燃冰的潜在地区。在全球边缘海、深海槽区和大洋盆地地区,有利于形成可燃冰的面积约为18.9亿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