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以建筑用户作为市场消费者,重点刺激建筑用户的可再生能源应用需求,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运用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合理采取合同能源管理、区域能源系统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推广机制,不断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截至2010年底,上海市共有既有建筑面积近9.4亿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积约5.3亿平方米,非居住建筑面积约4.1亿平方米。根据上海“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每年将新建居住建筑约2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约1000万平方米。
集中连片推广
上海大力推进虹桥商务区、崇明县、临港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等8个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在嘉定、松江、青浦、金山等7个郊区新城建设中,以科学规划为纲领,积极创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区,集中连片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化发展。
上海大力推进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和建筑设计标准要求,结合郊区新城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大型商务区、居住区等建设,鼓励大规模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强制执行6层以下(含6层)居住建筑或有热水需求的新建公共建筑统一设计并安装符合标准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将太阳能利用重点放在符合条件的公共建筑和新建小区规模化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在郊区农村大规模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
该市以国家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为契机,在外高桥、陈家镇等光电应用示范区利用建筑面积大、电网接入条件好、电力需求集中的优势,进行金太阳示范项目建设试点。优先支持在大型公共建筑、政府办公大楼、工业厂房等开展屋顶光伏发电站建设。在符合条件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和部分新建建筑中,积极示范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
在地热能方面,综合考虑资源、地质、地下空间利用及应用条件等因素,在开展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与评价基础上,该市研究开发利用管理机制,编制技术规程,稳妥积极地开展地热能开发利用;鼓励在有条件的公共建筑以及大型居住社区、商务区和新城规划建设中,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
示范工程引入
上海建设交通委通过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总结经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的机制和模式。他们积极组织并协助相关企业参与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确保示范项目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五年来,上海市共有6个项目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涵盖公共建筑应用项目、住宅建筑应用项目以及新农村建设应用项目等。其中,太阳能综合示范园区项目于2008年10月建成,建筑面积为2.85万平方米,该项目为兆瓦级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类型,主要示范技术有:光伏采光顶一体化组件、光伏中空玻璃幕墙组件、光伏遮阳组件、PV/LED一体化光伏组件、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组件以及屋顶一体化光伏组件等,可实现年二氧化碳减排量912.2吨,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369.3吨标准煤,年烟尘减排量3.69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7.39吨。上海河畔华城二期项目主要可再生能源示范技术为太阳能光热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实现年二氧化碳减排量138.05吨,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101吨标准煤,年烟尘减排量0.56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1.12吨。
技术研发支撑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技术集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需求,他们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积极参与,整合相关资源,大力推动“管产学研用”联合,加大投入,增强科研开发能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上海市积极争取建设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级综合实验基地,加快地热能应用以及地热能与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的技术研发。
针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存在的技术难点,上海市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升应用技术水平,解决可再生能源与建筑材料、围护结构形式、建筑用能设备完美结合问题,可再生能源建筑构件化问题,相关能源互补问题以及智能化控制技术问题等。
他们积极开展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电以及地源热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技术应用成本,推进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探索研究海水源、污水源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有效拓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领域。
他们积极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品、设备性能检测机构、建筑应用效果检测评估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目前,上海已有世博演艺中心、中大九里德苑、绿地集团总部大楼等多个成功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案例,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