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上旬以来,一则消息在网络、论坛、甚至全国大部分电动自行车厂家、电池经营商等业内人士的手机短信中频频出现——“据港股市报道,疑超威电池董事长周明明移民澳大利亚,并累计减持超威7380万股套出现金,在股市融资借贷23.5亿,面临崩盘的可能性……”针对这些不实信息,超威动力第一时间发布严正声明“辟谣”,同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经过30多个小时的走访调查,浙江长兴县公安局专案组民警于14日查获两名犯罪嫌疑人万某和熊某。而这两名嫌疑人的身份更是特殊,他们竟是超威的竞争对手——天能动力的企业员工。其中,万某为天能网络维护部门的员工,现被刑拘;另一位熊某为天能苏南大区经理,现取保候审。
长兴警方的案情通报显示,两名嫌疑人分别对其“私自”编辑虚假手机短信转发给客户,“私自”将虚假信息转发到互联网上的行为供认不讳。目前,这两人因涉嫌触犯《刑法》第221条之规定,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对此,天能方面表示,涉案的两名嫌疑人确为天能员工,但坚称“此事纯属个人行为,公司方面并不知情”。
笔者以为,这种无中生有恶意编造不利信息攻击竞争对手的行为,无论是个人行为、职务行为、行业行为,还是企业受益的职业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商业机构的有序发展和合理管理。而目前已经落网的嫌疑人之所以敢于编辑和发送这样的诽谤信息,正是利用我国信息犯罪在立法上的不完善打“擦边球”,完善立法,严惩犯罪可谓刻不容缓。
该事件起因需追溯至去年开始国家掀起的铅酸电池行业环保风暴。5月工信部的 《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和11月6日环保部关于《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征求意见稿相继发布,拉开了该行业的整合大幕。之后,众多小企业死而复生,加上行业巨头持续扩充产能,形成了严重的供大于求,并引发激烈价格战。
有观点认为,正是由于今年铅蓄电池行业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加上超威迅猛的发展势头对天能造成极大压力,才导致本次焦点事件。据悉,刚刚被行业机构评定为2012年上半年全球蓄电池销量第一企业的超威动力,上半年营业额42亿元,同比增长117%;而另一家行业巨头的天能动力1-6月份营业额38亿元,同比增长36%。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需要加强企业发展与竞争的文化建设,不能无视同业竞争和商业道德的底线。另一方面,国家在多个重要领域采用铅酸电池的相关产品,可以说应用环境非常广阔,生产企业应苦练内功,从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入手,把更多精力用在开拓蓝海市场和最大限度发挥节能、环保技术上,而不是以不正当竞争的方式获得行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