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非洲大陆除了战乱、疾病、干旱和蝗灾,还面临着土地贫瘠化的严重威胁。具体表现是:土质成分——氮磷钾大量流失。最近,两位美国科学家公布了调查结果。从2002年到2004年,黑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85%的可耕地平均每年损失养分30公斤/公顷,还有40%的土地失养程度超过60公斤/公顷,相当于每年损失40亿美元。两位科学家认为,由于营养成分减少,非洲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其中几内亚、刚果(金)、安哥拉、卢旺达、布隆迪和乌干达的土地贫瘠化问题最为严重。因此,他们呼吁有关国家要尽快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将解决土地贫瘠化问题列入本国优先发展的战略之一,避免10年前提出的反贫瘠化口号再度落空。
一般学者认为,造成非洲土地贫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种植和品种单一以及对草木的破坏严重,土地缺乏肥料补充,水土流失加剧等。其直接后果是,非洲不得不大量进口粮食。2003年,黑非洲(不包括南非)共进口粮食1,900万吨,金额高达38亿美元。尽管如此,仍有1/3的人口缺粮,特别是东部非洲。专家指出,要提高粮食产量,亚洲国家的主要做法是:1、增加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量;2、改良品种。但在非洲由于资金问题,农民根本做不到,提高粮食的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据统计,目前非洲每年约有5万公顷森林和6万公顷草地被开垦种粮,但产量很低,平均每公顷不到一吨,尚不及世界平均单产的15%。
究竟如何解决非洲粮食增产和土地贫瘠化问题,业界和专家主张颇多,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
第一,世界银行倡导黑非洲国家大量进口化肥,但化肥属于石油副产品。当前油价居高不下,粮价却一路走低,这种交换模式根本无法帮助农民积累资金,扩大生产。退一步讲,即使农民有钱购买化肥,非洲落后的运输条件也很难将化肥送到每个农民手中。
第二,法国专家提出,使用传统的“农家肥”,每公顷粮食产量可以提高200—600公斤。如果同时加入化肥(60公斤氮和30公斤磷),单产可多增加1,600公斤。
第三,因地制宜,多种方式并举。根据非洲的实际情况,将种粮和家畜饲养结合起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认为,现阶段似乎第三种方案更接近非洲的实际,但仍不完善,还需增加技术引进,加强对农民培训,逐步改变“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传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