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是风刮来的”,如今在盱眙,这句俗语有了“新解”。投资约30亿元的国电龙源风力发电项目,凭风借力“刮”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有生态环保效益。
在盱眙,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番动人“风景”:闻名全国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玉皇山上,数千亩果树郁郁葱葱、五颜六色的花草簇拥在路边、在一片姹紫嫣红中,只见一台台白色风力发电机点缀其中,宛如一幅精心绘就的图画赏心悦目。县发改委副主任李守刚告诉我们:“您所看到的风机是一期工程建设的,有33台风机,装机容量4.95万千瓦。总项目建成后,装机容量将达35万千瓦,年可发电超7亿千瓦时。”
印象中的风力发电,多在沙漠、海边、戈壁、草原,缘何能在盱眙扎根?龙源风电项目建设负责人说“盱眙丘陵山区风速地势适宜、新能源之都建设步伐快,招商引资服务环境好,天时、地利、人和催生了项目生根。”
印象篇——风驰电掣
2月4日,龙源风电项目通过评审;2月7日调试完毕,并网试运行。“龙源风电项目2012年被列入省200个、市4个重大工程项目,今年再次列入省重点项目,为盱眙打造‘新能源之都’增添了重量级‘砝码’。”县委书记李森谈起这个话题底气十足。
龙源风电作为“国字号”企业,目前亚洲装机量第一,世界第二。具有雄厚实力的风电企业能够选择盱眙,与盱眙人的努力分不开。县发改委副主任李守刚作为项目帮办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一天走上10多公里的山路,夏天中暑、冬天挨冻已成“家常便饭”。“我正在忙项目二期20万千瓦的建设手续,时间不等人啊!”他只与记者打了个招呼,便找项目领导汇报情况去了。
在3号风机塔下。几位头戴印有“远景新能源”字样帽子的工人正对机械进行维护保养,其中一位负责人李奇给记者算了笔账:总项目建成后,相当于为国家节省标准煤27万吨、水217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74万吨、二氧化硫4275吨、二氧化氮1708吨,废水排放和温排水也相应减少。
作为外行,我们总爱把风机与儿时玩的纸风车作比较。这里的风轮为什么不是扁平的?形状像鱼,中间是空的,线路和传感器在里面。风大转速就快吗?无论风速大小,转速都稳定在12-15转每分钟,现在有种新技术让最初输出的频率都变成50赫兹。风叶在轮毂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吗?除机舱头会随风向调整,风叶也会自动调整。转动的风机,给盱眙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和效益。
建设篇——风尘仆仆
看着底部直径有5、6米、 有十几层楼高的风塔,记者不禁产生疑问,这是如何竖起来的?设备调装组负责人黄国涛的话匣子逐渐打开,建设者风尘仆仆的形象便浮现在眼前。
据介绍,每个风塔高36米、重15吨左右,在山上作业可不比平地,修路、平整作业地、埋设或架空电缆都相对困难,如遇上雨雪天气,更是难上加难。“行业把我们定位为‘追风者’,风里来、雨里去,我们已经习惯。”刚从塔上下来的他还不忘幽默一把,“我爱这里的大山,却不爱这里的粘土,因为我平均一个月要穿坏两双鞋。”
很荣幸,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建设中还出现了淮安人的身影。从升压站至安澜变电站26公里的线路铺设,全部由淮安供电输电工程处负责。“83天,创造了淮安电力线路架设纪录。跨越35千伏线2条,110千伏线1条,通信线11条,途中有多处高速路、民房、水塘,架空线、地缆线铺设要做到万无一失。”该处副经理王金耀说,为家乡发展再苦再累也值得。
从河桥玉皇山发电场到桂五水冲港升压站,汽车在山间穿行半个小时后,我们见到了安全生产部主任唐元祥。他说:“坐在值班室,20台风叶直径87米和13台风叶直径93米的风机运行状况一目了然。我们还可以对风机实行远程操作控制。”
前景篇——风光无限
据专家介绍,盱眙西南部丘陵山区为大别山余脉,高程在20米以上的丘陵山区面积175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1%.山坡陡峭,山顶平坦,距地面80米以上高空平均风速在6米/秒以上,地面风速全年平均达3.0米/秒以上,风力发电条件得天独厚。
对于风力发电而言,并不是风越大越好,发电位置也很重要。龙源风电盱眙计划部主任郭继军解释说,电力不便储存,太边远地方送过来的电加上损耗环节,得不偿失。盱眙风电并网后,首选当地使用,电能利用最大化。“我们每台风塔只要风速达到3米/秒就可发电,风速10米/秒就可满功率发电1500千瓦。2月7日并网以来,1个月内已发约950万度电,相当理想。”
盱眙正在打造“新能源之都”, 风电、光电、生物质能源、电力装备制造一应俱全,已入围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十二五”末,盱眙新能源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的“绿色梦想”即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