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自4月1日起施行,意味着新建房屋须有节能措施、保温工程;公共建筑应实行室内温度控制;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收费。
当节能减排从“口号”变成了法律,进而成为各级政府官员的业绩考核指标,连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提出的节能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建筑节能实现节约1亿吨标准煤,中外企业眼前突现一座金山!
建筑耗能里的商机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左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而中国的建筑能源使用效率仅仅是欧洲国家的一半。专家分析,这个领域的提升潜力巨大,具备系统集成能力的节能企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建筑节能涉及到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建筑节能从建筑本身的设计建造延伸到整个建筑的全周期,从建筑的设计、施工一直到建筑的使用、拆除,涉及到节材、节水、节地、节约运行费用。
据悉,若使用高效能源技术改造现有楼宇,可以为我国每年节约约6000亿元人民币的能源成本,这一数字相当于少建4个三峡电站。
因此,建筑节能领域这块“蛋糕”使中外节能服务企业垂涎已久。在3月31日召开的“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记者看到,中外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向客户提供各种具有针对性的节能方案和节能产品。
在博览会上,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其中,国内供热节能与分户计量整体解决方案首次被推出,采用这种方案,预计平均供热节能将达到20%左右。记者获悉,该项目是由北京华仪乐业节能服务有限公司研发设计。
“我们的热分配表具有很好的性价比,蒸发式热分配表每只成本只有几十元,报价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30%—50%。”该公司董事长杨乐钧说,整个系统通过“一表一阀”默契配合,通过温控阀让用户自己真正掌控热量,做到“冷暖自如”。
节能虽好,谁来投资?
节能虽好,但使用节能技术会加大建筑成本,增加原住户的负担,因此企业和消费者的节能驱动力不是很强。
既然看到了商机,节能企业自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实际上,真正说服用户的,是一种叫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这是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市场化节能运作方式:节能公司不仅提供能源诊断,还提出改造方案,提供自行融资改造等一揽子服务,最后从节能效益中分成。“就是我出钱,帮你节能,我从节约下来的效益中分成。”深圳嘉力达公司总经理李海建说。他的公司是深圳最早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也是世界银行给予资金、帮助其进行节能服务的全国第一家企业。
杨乐钧告诉记者,对于老房“热改”,享受国家补贴的住户是拿不到补贴现金的,我们与住户签订合同能源管理,提供节能整体改造方案并从节能效益中分成,这样原本拿不到补贴现金的住户也拿到一部分节能收益,自然有积极性了。
据悉,我们国家北方地区现有建筑要进行计量改造的市场容量非常巨大,预计超过2000亿元。仇保兴表示,这不意味着老百姓要掏2000亿元钱。从技术上看,主要是安装热分配表,这样对原有管道不需要进行改造。从机制上,我们推行能源服务公示的模式,也就是说,这个小区要进行计量的改造,就请一家能源公司来,能源公司提供改造的费用、改造的技术、改造的装备。改造好了以后,在一定的年限内,比如10年内,节能的效益及节省下来的供暖费用,部分返还给这个能源公司。10年以后,这个能源公司就退出了,这样用户只花很少的钱或者是不花钱就能够达到节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