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讯:王淑强、于秀香夫妇,是山东省即墨市普东中心社区的普通农民。去年他俩从自家农田“退休”后就走进村里的光伏大棚“上岗”,不光干活轻快了,收入还相当可观。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去年老两口和其他村民一起,与光伏大棚运营企业签署了协议。企业从村民们手里租地建起光伏大棚,又招聘村民来管理。这使村民们有了双份收入,王淑强介绍道:“在这干活,一个人每月能挣两千一二百元,加上租地的收入总共能挣两千五六百元,我们老两口生活完全够了。”
这种光伏大棚,棚里种菜,棚顶发电,既不浪费农业耕地,还能带来额外的发电收入。光伏大棚利用薄膜电池特殊的分光特性,使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红光和红外光能透过薄膜光伏电池进入大棚。同时,太阳能光伏大棚还可以减少植物病虫害,保证生产的是绿色无公害的产品。
光伏大棚运营企业负责人介绍,光伏大棚应用了多项现代农业技术,棚顶上还覆盖着薄膜光伏电池板。一座大棚就相当于一个200千瓦的发电站,一年能发电28万度,而且在国家电网即墨供电公司积极支持下,这些电力全部并入电网,再加上棚内经济作物的收益,一座大棚一年的产值能达到48万元,远远高于17万元的建棚成本。
未来,这种光伏大棚将在即墨广泛推广。当地太阳能企业已与即墨当地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将把普东镇48个行政村规划建设为10个新型农村社区,在每个社区建设500~1000亩光伏大棚,全部建成后,可形成130万千瓦的棚顶光伏发电能力。
对于光伏大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改善,于秀香老人很高兴:“不仅是光伏大棚,新规划的小区房子也可以安装电池板,我们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都用上了太阳能,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啊,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