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讯:2013年3月,是新能源行业一个“风光”突变的月份,两位分别在太阳能、风电领域举足轻重的巨头施正荣、韩俊良先后辞去其所在公司的董事长职务。前者创建的尚德电力一度占据光伏产能世界第一的位置,而后者创建的华锐风电则一度将风电装机容量保持在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的高位。他们曾各自被誉为光伏、风电领域不顾一切、疯狂高速发展时代的领舞者。
他们的“隐退”清晰昭示了新能源“大跃进”时代的结束。拼规模、拼产能、恶性低价竞争、产能过剩、大量破产——那个时代留下的丰厚“遗产”至今难以消化。
双双“疯狂”的企业和政府必须为此做出反思。在这场绝无上限的大膨胀中,为追求时髦的绿色政绩,政府恨不得用税收、贷款、土地等各种优惠,一夜之间将企业吹大,却对行业的盛衰周期视而不见,或有意忽略。直至企业突然崩塌,伤害巨大,政府才“幡然醒悟”,但仍不得不去救“大到不能倒”的企业。新能源的发展是以技术进步来引领,而非产能规模,但中国的企业却恰恰选择了后者,以惯有的“做老大”的传统思维在全球招兵买马,也将全球的产能迅速聚集在中国,但产量过于庞大,以至于全球市场都无法将其完全消化,于是带来恶性竞争,于是市场腥风血雨,鸡犬不宁。
实际上,更有许多不知名的“施正荣、韩俊良”已被迫或正在退出江湖,新能源行业转型势在必然,以前的玩法已失效,功过是非,现行者当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