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来,“风电”一词频繁见诸报端:海南5座风电场开工,进入大规模利用风能时代;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将在山东威海海域建设总装机容量110万千瓦的全球最大海上风电项目;重庆建成第一个风电场,正谋划西部风电第一城……人们不禁要问:中国风电产业能做多大?
改变全球格局
国际研究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报告预言,中国在今后几年内将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者。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颖介绍,我国风电产业最近两年有突破性发展,连续两年增长速度超过100%。2007年新增风电装机328万千瓦,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成为世界风电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就在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计划到2010年实现5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目标。结果,截至去年底,累计安装风电机组6458台,装机589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五位,超额近20%提前实现了2010年的预定目标。
全球风能理事会主席阿瑟劳斯·泽尔沃斯教授说,“2007年中国一年的风电装机容量超过欧洲5年的装机容量,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世界风能的市场格局。”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史蒂夫·索耶,他在欧盟风能大会上说,美国和中国风电产业近几年迅速发展,特别是中国风力发电厂不断增加,促进了全球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风电前景看好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据中国气象局组织的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可开发风能总储量约有43.5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6亿—10亿千瓦,近海风能储量有1亿—2亿千瓦,共计约7亿—12亿千瓦,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开展大型风电项目特许权招标、出台风电优惠价格政策等措施,我国的风电事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中国计划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到201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这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上调高了一倍。“国家在规划中将风电的发展目标翻了一番,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近年来风电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中国风电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兴奋地表示,“从‘十一五’规划中可以看出,国家对风电支持力度很大,发展前景极好。”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表示,下一步要加快百万千瓦风电厂的建设,带动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产业的发展。尽快形成每年1000万千瓦的自主装备能力。同时,重点建设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3个1000万千瓦级的大风场,打造“风电三峡工程”。他说,按当前的发展速度,预计今年风力发电装机可以达到1000万千瓦,2010年有望达到2000万千瓦,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
发展瓶颈尚存
在我国,风电目前还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新兴产业,国产化程度低、相关技术落后已成为制约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吴贵辉认为,提高我国风电的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是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任务。
施鹏飞认为,要实现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只是一个方面,还需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共同努力,形成支持风电发展的长效机制。(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王明峰)
翁史烈院士:我国可开发风能超过十亿千瓦
新华网南京4月22日专电(记者杨金志、周国洪)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前校长翁史烈22日在徐州表示,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初步估算为11亿到12亿千瓦。
由上海交通大学、徐州市政府等举办的“太平洋论坛”22日在徐州开幕,翁史烈院士在论坛上作上述表示。
翁史烈表示,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能源结构的多样化,力争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需求中从辅助地位提升到主流地位。他说:“过去科学界认为海上风能是风能的主要来源,其实不然,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大陆50米高处的风力技术可开发量约为10亿千瓦,而20公里内近海的可开发风能为1.8亿千瓦,加起来为11亿到12亿千瓦。”
翁史烈说,中国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技术比较成熟,风能可以成为未来能源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风能开发将达到3000万千瓦,而近期将尽快形成每年10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目前,中国已经在内蒙古、甘肃以及江苏北部沿海建设三个大型风电场,堪称“风电的三峡工程”。
翁史烈还表示,中国的太阳能也十分丰富,应和风能一起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中国现有建筑屋顶面积为100亿平方米,如果20%的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则可代替3.4亿吨标煤;如果20%的屋顶面积和2%的沙漠面积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将达到每年2.9万亿度,相当于目前全国全年的用电量。
目前,中国的屋顶太阳能热水器面积为9000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亿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到2020年估计将达到180万千瓦,到2030年达到900万千瓦。
翁史烈预计,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成为中国的主导能源。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仍是“补充能源”,占能源总需求的2%;到2020年成为“替代能源”,占总需求的7%;到2030年成为“主流能源”之一,占15%;到2050年则成为“主导能源”,占总需求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