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5日,“世界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高级别会议在意大利罗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部举行。中国农业部部长孙政才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大会并发言。
会议讨论了生物能源和气候变化对世界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就如何应对形成共识,制订了行动计划。10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部长出席会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FAO总干事迪乌夫在开幕式上作了主旨发言。
孙政才在发言中指出,近来,世界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生物能源快速发展、粮食需求增长、投机资本炒做等诸多因素影响,国际粮价迅猛上涨。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发展中国家受粮食危机影响最大也最直接,是加强世界粮食安全的重点所在。当前世界粮食安全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形势,除了受人口增长、土地缺乏、水资源紧缺、投入不足等传统因素制约外,还面临着许多非传统挑战,特别是生物能源的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孙政才在发言中强调,利用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生物燃料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农业的最基本功能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温饱需要,利用粮食等生产生物燃料扩大了粮食利用,加剧了粮食供求矛盾,有可能引发更多更深远的问题。要统筹考虑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中国将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能源发展道路,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用玉米、油料等粮油产品生产生物燃料,坚持充分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农村废弃物发展生物质能源。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执政理念,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的目标。中国将调整农业结构和种养方式,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孙政才介绍了当前中国农业和粮食形势,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2004-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增长,去年粮食总产突破5亿吨。当前中国粮食储备充裕,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中国立足国内生产成功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国政府将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基础,加大农业支持,严格保护耕地等农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中国完全有能力长期主要立足国内生产基本自给、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来保障粮食安全。
孙政才表示,中国一直坚持为促进世界粮食和农业发展贡献力量。一方面,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向国际粮农机构和一些出现粮食紧急状况的国家提供捐赠和粮食援助;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利用农业技术优势,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和粮食生产水平。中国在亚非拉一些国家已建成或正在建设20多个农技示范中心,向发展中国家派遣了近千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帮助它们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员。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在粮食和农业发展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
最后,孙政才提出,将全球粮食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归咎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或归咎于某个国家的某项政策,既不是事实,也不是建设性的态度。各国积极有效地协调政策与行动,完全有能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孙政才提出五点倡议:一是世界各国应更加重视粮食安全,将农业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二是加强农业和粮食多层次国际合作力度,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三是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科学引导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四是本着“共同发展”精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五是完善粮食贸易,进一步改善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加快多哈回合谈判进程,实现合作共赢。
孙部长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积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