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资讯 » 中国新能源资讯 » 正文

我国首支生物科技创新基金成立

日期:2008-06-25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刘伟勋

国际新能源网

2008
06/25
11:5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我国 生物

    由石药集团、帝斯曼中国有限公司等22家生物企业联合设立的国内首支生物科技创新基金日前成立,这支基金的一期规模为10亿元,将用于资助生物企业、科研单位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改变企业寻找项目困难、科研单位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开发脱节的现状。

    在6月20至23日于长沙召开的第二届生物产业大会期间,这支生物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正式亮相,并宣布22家成员单位已承诺投入3.48亿元资金。下一步,该基金还将吸纳更多成员企业投资,并争取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进行投入,使一期资金的规模达到10亿元。

在资金投向上,诸如氨基酸、有机酸、生物燃料、生物材料、工业酶、医药原料等生物领域的先进技术,都已被列入基金的关注范畴。

    基金发起人之一、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张知彬告诉本网,这支基金与国际流行的投资基金在模式上有很大不同,它并非由投资者将资金集中到一起,交给专业的基金管理者进行投资并获取回报,而是由成员企业自行管理其所承诺投入的资金,企业在决定投资研发项目时,需要与科研机构另行签署合同。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研发项目,分批投入资金以控制风险;而科研机构由于有企业介入,能在技术研究和转化时拥有更多的驱动力,不再是科研、生产‘两张皮’。”张知彬说。

据了解,目前国内大部分研究机构的研发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拨款,科研人员一次性获得项目经费后,往往更注重发表论文,忽视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其研究成果也很难与企业的真实需求相匹配。此次成立的科技创新基金,试图将生物企业的项目需求和科研单位的现有技术进行对接。企业选定感兴趣的研发项目后,分批将资金投向科研机构,并分阶段进行评估,以决定下一步的进退。这种做法帮助企业减少投入并控制了风险,也给科研机构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如果项目进展不佳或者没有市场潜力,科研机构就难以获得企业的后续投入。

    对于参与生物科技创新基金的企业而言,既可以选择投资已经趋于成熟的技术项目,也可以投资“半成品”——这一点类似于于风险投资,其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张知彬介绍说,企业如果在技术研发的早期就介入,通常会花费较少,但风险相对较高。如果项目能够成功,能获得较高的回报率。

    例如,河南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济源白云”)原本是一家生产塑料制品的民营企业,2003年,该公司与中科院动物所合作,投资80万元获得了后者正在研发的昆虫病毒项目70%股权,当时这一技术尚未定型,产业价值也不明朗。双方联合对技术进行攻关研发出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后,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企业产值超过亿元,济源白云也成功实现了转型。

    据张知彬介绍,近期,一家企业投入1000多万元,仅获得济源白云昆虫病毒项目20%的股权,这与后者2003年80万元获得70%股权相比,“贵”了40多倍。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