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能源网讯:解树江(中国能源报社总编辑):投融资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提到过的能源革命,在传统化石能源方面已不再适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的水资源、风资源、太阳能资源在世界上位居前列,特别是光伏产业的产能、出口等方面也是世界第一,这方面的课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就像我们的新能源产业500强的评选活动,依托中国能源报全方位的传播平台,以及精准、独立、公平的新能源产业评价体系来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把脉诊断。
通过统计分析,今年进入“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是147家,比去年减少24家,在数量上,中国还是排在世界第一占29.4%。但是从收入规模上来讲,美国新能源产业的收入是7035亿元占世界第一,同比去年增加761亿元。中国的收入是5682亿排在第二位,同比减少804亿元。第三、四位分别是德国和日本,其中日本增加474亿元。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排在第五位,这表明亚太地区的新能源发展逐渐超过传统的欧洲市场。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的新能源企业的竞争力在削弱,一些新能源企业像尚德、赛维等明星企业的坠落也表现出投融资对新能源企业的重要性。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几大要素中,政策、并网等问题一直在推进,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现阶段新能源企业的投融资问题逐渐地凸显出来,甚至成为首要问题,这关系到能源安全,也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品质。
新能源产业模式创新也是生产力,近几年通过技术创新,转换效率的提高促使新能源产业的成本迅速降低,具备了很好的经济性。如果中国这样大的市场能够启动的话,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扩大将进一步降低新能源生产和利用成本的降低,经济性就更加明显。企业、行业效益的提升自然会带来投资人,投融资的问题似乎会变得不那么尖锐。同时,我们现在正踩在行业变革、产业拐点的节点上,谁迈出了第一步谁就会主导行业的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爆发指日可待。
红炜(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创新是关键
投融资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障碍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如何在现有环境下找到投融资主渠道问题。其基本思路应是结合新能源新经济特性,在金融产品创新上做文章。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所以选择光伏产业终端市场资金需求为重点研究目标?其一,国家的高度重视,终端市场规模从5GW提升至35GW,需求与解决方案的矛盾突出;其二,新能源产业是非完全市场化产业,根据国家规划解决终端需求可以反向影响中上游供求关系合理问题,避免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大规模的产业基金与资产证券化的滚动发展,同时以民营企业需求为主要标的物。产业基金在我国已经运行多年,是一个成熟的金融产品。今年以来陆续出台和明确的《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管理办法》、补贴价格、补贴时间等,使得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产品的法律基础和产品要素已经具备。
从国外成熟市场的运行结果看,以上思路也是成立的。例如美国著名光伏终端市场投资企业Solarcity,其免费安装屋顶光伏系统和提供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电价的服务形式,使得其从2010年开始保持每年100%的增长速度,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与其不同的是,由于中国特定的环境,我们研究的重点对象是大型地面电站而不是个人屋顶电站。
目前的研究中,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三方面:其一,追求低风险的长期投资资金来源何处?其二,民营企业电站的基础资产已经被抵押。其三,电站资产证券化产品能否在公开市场销售。我们强烈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于彦坚(索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更是难于上青天
作为民营的光伏生产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民营企业到银行去融资必须要抵押,一些信誉良好的优质企业可能会得到银行的信用贷款,但是在其初期还是需要抵押。站在银行的角度,银行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怎么让资金安全地流到有需求的民营企业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民企不但融资困难,融资成本还很高。相对于国企,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完全没有竞争力。虽然我们企业所处的地区民间金融环境比较灵活,但是在政策和机制方面还需要国家给予相应的配套措施。
有需求才有市场,很多的需求其实是金融政策造成的。互相担保、拆借利率高企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像我们这样的企业现在就积极去找国企、央企合作,依靠他们强大的融资能力来促成交易,这就需要让利于对方,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同时,银行现在的银根紧缩也是融资难的原因之一。目前只要银行不把额度减少就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说增加信贷额度。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储蓄余额,及其庞大的基础货币总量。基本不存在流动性风险,但是怎么让存在银行的钱动起来,政府就需要在这方面下点功夫。
我国的光伏产业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化产业,还有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我们是浙江省最早进入日本市场的公司,投资控股了日本唯一的一家光伏组件企业。目前,日本只规定了42日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其他一概放开让市场去调节。个人认为,只要国内市场放开,根本不需要欧洲市场,无论他们怎么双反,国内市场完全能够满足产能的需要。德国对光伏产业的扶持令我们折服,德国专门为光伏上网电价出台了一部法律来保障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其他完全由市场化。
陈柳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金融支持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光靠政府的投资和补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靠“市长”更要靠市场。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过度依赖政策而非资本运作是一大致命伤。新能源产业资金链的紧绷和严酷的融资环境将持续考验着企业的承受力。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与金融业的支持密不可分,促进和发展新能源需要金融创新驱动。
针对目前新能源产业融资难、融资渠道不畅通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第一、商业银行要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行业的资金投放;针对新能源企业的特点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对产业链中辐射拉动作用强又需巨额资金支持的重点新能源企业,商业银行可采取银团贷款模式加大信贷支持;积极创新担保方式,完善新能源产业贷款担保机制。第二、建立专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资金的政策性金融组织。第三、组建新能源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产业投资基金。第四、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引导作用,拓宽新能源产业融资渠道:充分利用主板市场融资,优先支持符合新能源发展要求的企业上市融资;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优先核准符合发展新能源要求的企业和建设项目发行债券;可以考虑新能源创业板市场;加快发展与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相关的风险投资,建立新能源风险投资机制。
另一方面,要推进与新能源相关的金融资源创新,实现新能源和金融创新的双赢。要以节约资源消耗、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促进新能源发展为主要目的,以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运作规则为依托,通过创新金融组织、创新金融绩效评估、开发新能源金融产品,并形成合适的金融产品结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金融资金。总之,金融业要善于捕捉越来越多的环境机会,适时推动新能源金融产品创新,主动参与到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体系中来,通过金融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实现新能源产业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双赢。
赵伟(德勤咨询公司合伙人):国内市场应是新能源的主战场
在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上,我也感同身受。尤其是在新能源革命性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新能源行业的投资需求是非常大的。对新能源的投资,应该投在高能效项目上,这方面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投资既要保障能源安全,又要提高能源利用率。
光伏产业的现状显现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我国光伏组件的产能超过全球产能的一半,市场以出口为主受制于海外市场。一旦海外市场饱和,国内产能立即萎缩,造成产业危机。国内市场很大,但是如果国家支持自用,出台一些个人光伏电站的激励措施,这方面还是有相当大的发展。
刘洪军(渤海银行北京分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建设更加开放的资本市场
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其中新能源产业是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新能源产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虽然近期光伏等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困难,但未来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的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是起步阶段的困难。由于新能源是新兴产业,发展时间短,一些关键的制约环节尚未突破。既有技术原因,也有市场和政策因素,这里我着重谈谈金融方面的问题。总体看,产业发展的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不匹配,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撑不足。单以光伏为例,根据规划,“十二五”末全国要完成总计35GW的装机容量。据一些机构的测算,这需要初始资金约3500亿元。即便抛除项目法定的启动资金部分,每年融资缺口仍将高达600亿元。当前,由于市场、信贷政策、产业困境等方面原因,致使光伏产业整个产业链都处于资金困顿之中。
资本和科技的有机结合才是发展新能源产业核心。而这种结合的方式应是政府引导,市场选择和决定。这种结合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中国巨量的储蓄和众多的高科技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结合,主要应该通过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有价格发现机制,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有适应性演化机制,其层次化多元化演进有利于不同阶段的企业找到自己的融资渠道。
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有个过程。总体方向应是建设一个服务于全产业链的,开放的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关于资本市场当下有条件也有必要在三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
1、大力发展和培育两个市场。高收益债市场和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放宽准入,让市场选择,让市场自然分层。本着任何企业都可以上市和发债的原则,不设准入门槛。
2、股权市场建立转板机制,在场外市场经过一段时间成长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可顺利转板到高层次市场。上市和转板是不是顺利直接影响风险投资市场。资本市场对高科技企业的作用如何,关键看风险资本活不活跃。在创业板推出来前后两三年是我国风险资本最活跃的时期。
3、债券市场应理顺和统一管理,改变当前多头审批和管理、市场分割的状态,建设统一的、发行和交易更加市场化、更加便利的债券市场,尤其在中小企业高收益债方面需要更加市场化的发行和交易机制。
4、管好信息批露。资本市场交易的关键环节是信息披露。主管部门主要管的应该是企业信息的真实完全披露,而不是判断具体企业的投资价值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