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资讯 » 中国新能源资讯 » 正文

吴辉:新能源汽车促进锂电池产业发展

日期:2014-11-15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本站专稿

国际新能源网

2014
11/15
20:5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吴辉 新能源 汽车 锂电池

    【导读】在成都召开的2014年第二届中国(成都)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赛迪顾问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吴辉做了《新能源汽车及动力锂电池产业领域的资本整合》的专题报告。

    赛迪顾问吴辉:新能源汽车及动力锂电池产业领域的资本整合

    中国电池杂志-中国电池网11月15日讯 在成都召开的2014年第二届中国(成都)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赛迪顾问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吴辉做了《新能源汽车及动力锂电池产业领域的资本整合》的专题报告。以下是吴辉的演讲报告:

    吴辉: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赛迪顾问股份公司的吴辉,赛迪顾问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发展研究院,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咨询公司。我们公司研究的范围涵盖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我这边主要负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研究,我们也会时常发布行业的报告,供大家参考。今天上午主要跟大家讨论一下上半年新能源车产业链比较有意思的事情,也给出赛迪顾问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首先是第一个事件,上半年比较有意思的情况是,不管是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投资的频率和额度越来越大。三星在西安投了6亿美元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之后,LG在南京投资了5亿美元的一个项目。接下来三星又跟阳光电源合作了一个储能项目。从这方面看,外资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了,特别是今年电动车的量放上去之后,大家都看到了希望,在政府这么大力度的扶持下,应该会有比较好的发展机会。我们看一下富士康这家企业,它宣布了在合肥安庆市有一个大的投资,其实对于三星、LG这样的企业来讲,它也看到中国有很多比较小的企业做大量布局。但是它最关注的是像富士康这样的生产制造能力比较强的企业,当富士康投入这个项目之后,他们就很惊讶了,很关注这个事情,要深入研究富士康到底采取怎样的措施。所以总的来看,我们的判断是今明两年是动力电池投资高峰期,大家做锂电池、新能源研究的人都知道,今年上半年各个企业都在说电池产能比较吃紧,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判断未来的投资肯定有比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块会给动力电池的设备和电子材料企业带来非常好的机会。

    第二个是并购的事情。今年上半年以来,行业内并购的事情非常多,这里我只列举了其中一些。最近几天在资本市场上也发生了很多起并购事件,昨天下午发布了锂电产业链前十大的企业,我们知道里面很多企业是非上市公司,对很多上市公司来讲,这些企业是真的考虑的非常好的标的,因为它们所在的细分领域,确实是相对比较龙头的。当然了,大家所看到的并购事件,其实已经发生了,并且我们也知道某些企业可能会有一个出售的意向,当我们知道的时候,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对很多企业来讲机会是在这些事情出来之前就应该做一些布局。所以如果有上市公司或者企业想涉足这个行业,一定要基于对这个行业的深刻理解,发现一些比较隐形的冠军,提前布局。如果大家都觉得这家企业很好或者大家都知道的时候,再去收购,要么是价格太高,要么是来不及了。所以我觉得通过2014年上半年的行业并购事件,可以看出有很多行业外的公司或者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都在开始做布局,或者做行业横向的收购,这是真的关注的事情。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也希望跟上市公司或者有意向出售的卖方做很好的合作,推动这个行业的兼并重组。

    第三个事情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拐点。2011年-2014年新能源汽车有好几倍的增长,虽然10月份环比有比较大的下降,但是9月份的数据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当时出台的购置税减免。10月份的数据相对9月份是有下降的,但这个不足以说明什么,需要看11月的数据。如果11月的数据保持1万辆以上,我们可以判断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每个月保持1万辆是大概的事件。所以总的判断,整个201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维持在7万-8万辆,2015年达到15-20万辆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判断的逻辑,是基于我们经常给各个地方的政府做一些产业规划和未来招商引资的策略,所以我们了解到地方政府在发展电动车这个事件上是很有压力的。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示范城市里,关于它们上报的数据也进行了统计。2015年各个地方政府的整体数据是30万辆左右,我们知道中国当前政治体制下,当地政府完成这个事情的动力和压力都是存在的。所以我们的判断是,不管它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在2015年这个数据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完成,但是百分之七八十是没有问题的。像深圳、合肥当地有比较好的汽车企业的政府,肯定会大力执行国家和当地的补贴政策,包括接下来可能会有停车费的减免或者高速公路费的政策,还有充电设施的补助等。它们通过政策的补贴,会推动当地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当然了,另外有些地方政府,像兰州或者其它地方,当地没有龙头车企,但是采取的模式是引入比较有实力的综合运行方案,所以总的看法,对未来两年电动车是看好的。但是2015年之后是怎样的状况,我们的判断是只要政府补贴不停止,电动车的量至少是可以的。但是这个产业能不能发展起来,还是要看补贴取消之后的情况。所以从短期来讲,不管是政府补贴起来的还是产业自己发展起来的,我们觉得市场短期的机会是存在的。前期做大量布局的企业,这两年会迎来收获的时期。

    第四个问题是国内动力电池产量创新高。我们了解了一些情况,统计了大概十几家企业的情况,2012年的电池是0.9GWH,2014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1GWH,所以我们看到的网上数据是有差异的。这里通过对几家企业的细分看上半年的市场状况,国内做动力电池比较大的还是比亚迪,从下游的汽车销量可以推出产量。国轩用的是它最近公开的数据,当然也有人认为国轩的数据是有水分的,它公布的是第一大客户是南京金龙,但是我们走访了金龙以后,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第三个我们看一下沃特玛,它主要做磷酸铁锂的电池,主要应用对象是大巴,它当时给五洲龙供货,也对厦门金龙等供货。最近沃特玛在寻求上市公司的收购,估值在8亿左右,但是这家公司也在寻求另外的融资渠道,如果有想关注这个事情的朋友,可以跟我们联系一下。第四个是光宇,珠光宇主要是做聚合物的小电池,但是哈光宇主要是做大电池的。这后面有一个数据,就是光宇主要的动力电池的用量是通信机上的储能,得益于它和中兴、华为这样的通讯企业的合作,带动了很多国外市场,导致光宇动力电池的出货量非常大。另外一个是ATL,它们的主要客户今年是在宇通比较多地做插电式的车辆,另外一个是北汽E150,对ATL来讲是比较大的挑战。另外我们了解光宇今年上半年也是进入了北汽E150的体系,所以ATL面临的对手越来越多。另外还有一个是中航锂电,了解到它准备在客户所在地做一些投资和布局。比克电池,座谈蒋总也介绍了,主要做圆柱型的磷酸铁锂,深圳那边做圆柱型的三元,主要给台湾供货。最后一个是波士顿,这家企业增长比较快,可以看到它的财务报表在去年是做了四千多万的收入,但是今年1-9月份做了一个多亿,虽然是亏损,但是量过去了,它的主要客户在新大洋和北汽。还有一个是万向,动作非常大,但是出货量相对还是比较小的。这是我们做的一个整体的竞争格局,但是我们的判断,这个格局是非常不稳定的。也许今年下半年就会改变。因为我们知道电动车用在电动大巴上的量是非常多的,一旦你拿下某个整车厂,车辆会很快上去,所以我们判断这方面会有比较大的调整,主要是看它对大客户的绑定能力。

    第五个问题是动力电池电芯“产能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我们上次去沃特玛也提到了,说不是我们不想卖电池,而是没有电池可卖,它们的生产线已经开足了马力。电动车在今年突然放量,很多企业没有做好准备。另外企业在宣布的投资,之前宣称的实际产能没有那么大。看一下比亚迪在上半年的年报,提到了“集团有很大的订单,但是产量受电池产能限制”。比亚迪这家企业在深圳规划了一个新的投资基地,宣称大概有6GWH,它的另外一个产能在惠州,还有一条中试线大概1000MWH。整体上产能利用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可以看出它的产能是相对吃紧的。这里做了一个动力电池季度的产量,三季度大概在243个MWH。另外这里提到了一点,没有大客户,电池仅仅是在到处做实验,或者连实验都没有做的企业,它们的产能是严重过剩的。所以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电池在车上应用,从检测到真正的量产,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所以前期比较好的实验结果,或者在电池领域有好的基础的企业,它们的产能确实不足,但是现在刚刚进入的一些企业,还有两到三年的磨合期,它们的产能是过剩的。

    第六个问题是2014年主要动力电池企业半年度产量赶超去年去年,这是一个大概的统计,给大家做一个参考。比如像ATL,主要电池能源是动力,整个2013年储能有比较大的增长,储能18MWH,动力到了100。到第三季度,整个动力达到了60MWH。光宇的量也比较大,比亚迪主要是自给自足。

    第七个问题是商业模式,各个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包括电池企业、整车企业和金融机构,都想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带动整体的发展。所以短期来看,商业模式在技术不成熟、续航里程不能快速提高的情况下,是能够快速推动电动车发展的关键。

    第八个是充电站,我们最近做了一个中航置业的项目,在停车场配置充电站,它们很被看好。包括一些民营企业也在做充电站,但是短期来看,这些企业做充电站的主要目的还是能拿到地方政府的补贴,这是比较重要的。

    第九个是新技术的研发,包括从技术发展体系,昨天比克的蒋总一直为她的18650和三元代言,但是我还是比较赞同范博士的一句话,不同的产品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它的优点,应该区别看待。

    第十个是科力远与吉利的合作,这个合作一旦做起来对平台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到底能不能做起来,要看两点:第一个是它的专利是不是它自己的,技术是不是够先进。这方面我自己没有办法判断,希望下面有企业交流一下它的技术的先进性。第二个是看一下它所说的接下来有大量整车企业加入这个平台,如果这个事件在今年发生了,比如长安和北汽这些国家队都能够加入这个平台做研发,那么对它的混合动力短期来讲确实是比较好的事情,当然对镍氢电池或者基于现有的假设,就有比较大的颠覆。这两个问题现在还不好判断,只能做一些观望。

    以上是我对这几个事情的解读,基本是今年上半年行业的热点,供大家参考。也是抛出这些问题,跟大家一起讨论。

    谢谢大家。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