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光伏市场利好消息不断,但也困难重重,最终10.52GW的装机量是由于很多项目放的太晚,来不及完工,算是白璧微瑕。
原以为IPP公司(Independent Power Producer,独立发电企业)经过2013年的快速发展,会是强者恒强的局面,但没想到今年却是大戏纷呈:协鑫新能源、绿巨人、中民投、SPI、国开新能等黑马强势杀入,而在2013年大放异彩的几家公司却在今年几乎不约而同的暴露了融资和账期问题。某些EPC厂家甚至“穷”怕了,导致即使手里有钱也要把材料款压在手里,有位逆变器企业的老总不满的说:“知道你没钱的时候,大家也能理解;但现在手里有钱不付,这就不地道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金融问题没得到解决。
新生代黑马中,尤以协鑫新能源业绩更为抢眼:2014全年完成615.5MW并网总量,截止1月27日总并网量667.5MW,股价一路走高,同时也在金融市场和保险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协鑫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共山也在酝酿着更大的布局——能源微网,协鑫新能源在其中究竟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solarbe记者采访了协鑫新能源的部分高管,同时结合合作伙伴和市场上反映出来的消息,力图为读者解密协鑫新能源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战略。
解读一家IPP企业,可以从技术研发、融资实力和项目开发能力三个角度去观察。
技术实力:电力出身,领先光伏
协鑫集团执行总裁朱钰峰在评价中国光伏行业转来转去,最后又回归电力行业时对Solarbe记者说:“协鑫集团有近二十年的电力背景,电力是我们的老本行。”协鑫新能源成立仅半年多的时间,但在光伏行业却已经是一名老兵,甚至是光伏电站业务资格最老的公司之一。
协鑫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共山电力科班出身,依靠火电起家,以清洁电力做大。第一个电厂太仓新海康协鑫热电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已经有近19年的时间。这些年里,协鑫集团主攻垃圾发电、生物质能等环保再生电厂,根据协鑫集团官网资料,目前协鑫集团旗下33家电力企业,超过20座不同形式,总装机4.2665GW,计划新增装机6.6GW。这些电站给协鑫集团提供了稳定可观的现金流。
2009年,协鑫投资建设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光伏单体电站——协鑫徐州20MW光伏电站,占地680余亩,总投资额4.2亿。在徐州项目中,薄膜与晶硅,固定与跟踪,不同种类不同安装方式的组件阵列都可以看到。这也是中国第一块大型的光伏“试验田”。积累的数据,为后续光伏项目的开发、设计、施工、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协鑫新能源的管理团队也均有电力或者光伏相关背景。董事长唐成有多年电力工程管理经验,提出在工程项目管理环节,运用“行动学习”的方法,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节约工程投资,提前竣工投产。
总裁张国新2014年9月底履新。张出身华电集团,是智能电网、微电网和储能的积极推动者,2007年9月任国电南自总经理,4年任期中,他将国电南自销售收入由2006年的9个亿跃升到2011年的34个亿,净资产更是由6.58亿元增至29亿元,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张国新在华电集团时就拿下了华电第一个风电运营投资项目——内蒙古辉腾格勒100MW风场。在国电南自4年,公司控股、参股的新能源、智能电网公司有近三十家,其中和中国船舶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合作中,他亲自兼任副董事长。
前任中电投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如今的协鑫新能源执行总裁——顾新,兼任协鑫集团副董事长,一手组建了最初的协鑫新能源班底并将其扩充到现在的超过100人的开发,200人的技术团队。
此外,电力工程出身的协鑫在实施项目具备丰富经验,执行力较强。同为协鑫集团旗下的保利协鑫,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Hemlock和瓦克等国外多晶硅企业50年走的路。
协鑫集团的核心优势之一在于拥有领先于业界的技术,也是令对手敬畏、用户信赖的最重要基础之一。包括自主知识产权的GCL法多晶硅超大规模全流程闭路循环清洁生产技术、能耗降低50%以上的硅烷法颗粒硅技术、产品转换效率突破20%每6个月提升0.3-0.4%的硅片技术、最近实践成功比传统能源系统利用效率提升40%以上利用太阳能、天然气、风能、低位热能、LED及节能技术、储能技术构建“六位一体”微型能源网等等。
另外,硅材料优势给了协鑫新能源发展的底气。在光伏材料制造领域,协鑫自主知识产权的GCL法多晶硅超大规模清洁生产技术,实现全流程闭路循环;自主创新的硅烷法颗粒硅能耗降低50%以上;硅片转换效率每6个月提升0.3-0.4%,最新S3+产品转换效率突破20%,高效硅片技术为转换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光伏产品提供了保障。加以国际领先的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协鑫无疑将促进光伏发电在全球范围内更快、更广地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