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光伏应用推广政策的建议,建议政府及时加强和健全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端建设,为国内光伏应用普及提速。在全国各地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董明珠这项建议乍看之下有些令人意外,但认真分析起来,她正是看到了这场光伏盛宴背后的一些缺失和隐忧。
从2012年起,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光伏发电,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发电进入了建设的快车道。2013年,政府连续出台了14项涉及光伏发电的重要文件,在极短的时间内构筑起完整的产业政策和管理体系。随后,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支持政策,光伏发电应用模式不断创新,东中西部共同发展,使得2014年在业内被称为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的元年,无论是新增并网发电容量还是实际发电量,都可谓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根据最新规划,2015年,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容量计划新增7GW,如果能够实现,这将意味着分布式光伏将真正走向成熟,并持续放量增长。
然而,在局势喜人的背后,应该清醒地看到,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待解难题。除了发电成本仍需大幅降低、电费结算和融资困难等常见问题外,人们容易忽视的是一个由分布式发电自身特性决定的大难题——如何提高自发自用比例。
分布式光伏发电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采用的运营模式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就近消纳、电网调节”。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余电上网部分卖给电网公司只能得到脱硫煤标杆上网电价加上政府提供的补贴,远低于自用部分电价水平,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若想取得最佳收益率,自发自用比例越高越好,最低一般也不要低于70%,否则投资回报率就会比较难看。
要提高自发自用比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用电侧发力。目前,通常的分布式光伏发用电模式是发直流电,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进入配电网,然后在电器里再整流为直流电利用。而如果能省去转换环节,直接进行直流配电,便可大幅提高设备效率,降低输配损耗,这正是当前国际上对电网和电器设备研究的一大方向。
目前,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都在开展由光伏发电催生的直流微电网的研究。在关键直流化部件和用电侧直流电器设备的专利上,艾默生、ABB、东芝等国外企业亦早已布局。我国可以说与它们几乎同时起步,并且从现有成果看,还拥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作为典型光伏直流直驱代表的光伏空调研发是设备级的研发热点。2014年,格力研发的新一代光伏空调成功将发用电一体化、直流直驱和并网发电等集于一身,格力的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被专家鉴定为“全球首创、国际领先”。而就在格力发布这一突破性产品不到半年时间,全球最大的暖通空调和冷冻设备供应商开利公司便宣布联手北美最大光伏企业solar city全面进军光伏空调研发。
众所周知,空调和采暖能耗是建筑能耗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因此节能环保的光伏空调的开发和推广无疑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不仅能够成为推动分布式光伏政策落地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营造节能环保的新低碳人居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可拉动家用电器技术革新,实现“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的产业结构升级。
然而,由于受我国发电系统及设备标准、规范和相关制度、组织机构与用电系统及设备标准等几近割裂,新能源开发与新能源使用未能有效对接,相关产业环境不健全以及制度设计遗漏等因素制约,这一创新型产品在市场推广中遇到了很大阻力。
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却因为一些现行的政策性障碍而无法及时转化成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让潜在而巨大的光伏用电侧设备市场无法有效启动,只能让研发企业空余悲叹。而一旦外国企业在这方面取得进展,甚至后发先至,那我们在这一前沿领域暂时取得的领先地位必将岌岌可危,到那时就实在让人扼腕了。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尽早布局,加强对直流微网和光伏用电侧设备的研发,并着力破除政策性障碍,积极推动新技术新成果的市场化推广,加快抢占市场制高点,引领行业发展。因此,董明珠的这份建议提的真可谓恰逢其时。
内容来源:本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