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利用余热在提高中国一次能源利用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行业还存在融资困难及并网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据了解,目前中国能源利用率仅为约30%,大量余热以各种形式被排放到大气中,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足8%。
目前,中国回收利用的余热主要来自高温烟气的显热和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可燃气,中低温余热(即低品位余热)基本上还没有回收。相对于煤、石油、天然气等高品位能源而言,低品位余热在相同单位内包含的能量很低,利用难度大。但从能源利用的格局来看,低品位余热将作为产能和用能的关键环节,对节能减排的战略起到重要作用。
现有的低品位余热的回收利用中普遍采用水冷介质,受到水资源、运输、地域等多方面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余热的大规模应用。2010年初,中国南方多省市及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遭受严重灾害,使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寻找可重复利用的新型污水高效传热介质是推进低品位余热利用的关键所在。
企业融资困难极大地限制了余热发电技术的推广。北京金隅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水泥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但国内水泥工业总体产能过剩导致水泥价格普遍较低,行业总体盈利能力不强,水泥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限制水泥窑废气余热发电技术的推广。”
水泥窑废气余热发电技术的推广与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推广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日趋成熟,一大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极大地推动了水泥产业结构调整。2008年全国水泥产量13.99亿吨,水泥熟料9.7亿吨,其中新型干法窑水泥熟料达5.96亿吨,同比增长12.3%。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10%提高到2008年的61%。
到2008年底,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约935条,其中具有余热发电开发价值的日产量2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窑有700条左右。以2003年全部采用国产装备的废气余热发电站在上海金山水泥厂并网发电为标志,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窑废气余热发电技术开始进入全面推广应用阶段。到2008年底,水泥工业已有263条生产线累计建成废气余热电站近200座,总装机容量1510MW,年发电能力约110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能390万吨标准煤。 另外,目前余热发电并网问题尚未妥善解决。由于各地执行余热发电政策不一致,余热发电并网运行的管理制度、收费、技术标准不明确,导致并网问题始终未能妥善解决。尤其一些电力输出省市的余热发电并网要缴纳上网费、上网备用金等费用,导致企业余热发电项目建成后长时间不能投产发电,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创新型余热发电目前已在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等地得到广泛的推广。它优化利用了能级梯度,设立不同的功能设备将余热充分回收。其中包括AQC余热锅炉、三次风余热锅炉、SP余热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组和水泥窑系统。
北京金隅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周治平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采访时说:“目前社会主题是节能减排,余热能够很好地利用,能源消耗就降低了。这是行业自身改变的需求。同样,能耗降低,排放随之降低,自身对余热的利用使之对社会电量的需求降低,自然对原始资源的消耗也就降低了。”
周治平还介绍说,利用水泥窑余热发电,比其他发电技术发电量要大,而且成本便宜,约在0.1元/度,比社会供应电便宜得多。目前,该厂发电量可以正常满足周边职工宿舍日常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