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届(2015)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暨论坛召开期间,多晶硅、单晶硅、薄膜等各种技术路线新产品悉数亮相。
在多晶电池组件不断刷新转换效率的同时,单晶电池组件在光伏行业由规模发展向精细化转型的机遇中势如破竹、重获新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太阳能光伏是一种开放性、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无论哪一种光伏技术路线和产品的研发必须严格遵循市场化发展规则,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合理降低组件成本,寻找发电效率和效益的最佳平衡点。”
精细化转型给单晶提供机会
实现平价上网是光伏行业共同谋求的未来。光伏组件及系统建造成本的不断下 降是实现光伏平价上网的重要出路。通过对传统环节成本下降难易程度的全面分析,要降低光伏系统建造成本的方法只有提高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学表示:“要提高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首先要依据晶硅的物理特性寻找到技术前景良好、综合性价比高的技术路线。
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我们认为要打造高效晶硅电池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单晶硅技术路线来实现,合理降低单晶组件成本是目前优选也是未来光伏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海关数据显示,单晶硅片出口金额占比由2013年的41.6%提高到2014年的43.2%。如此巨大的单晶硅片出口量却在国内市场少有触及。据李文学介绍,隆基股份2013年单晶硅片产能达到2吉瓦,出货量达到1.5吉瓦,2014年单晶硅片产能达到3吉瓦,出货量达2吉瓦,其中75%左右的单晶硅片出口海外,另有25%的单晶硅片也是通过国内企业加工成电池组件实现间接出口。
对于单晶硅,国外市场认识相对理性客观,李文学表示:“海外市场的客户对单晶硅的认识相对到位。他们更为看重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
这也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之初市场只重视初始成本而忽视整体收益存在的差距。” 众所周知,单晶硅片具有性能稳定、可靠性高、转换效率高、单位面积的装机容量高等优势。但是单晶硅在国内市场叫好却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却不外乎价高、工艺复杂的因素所致。近年来,光伏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大部分企业急于赚快钱迅速扩量,纷纷放弃单晶路线而转入多晶制造。
在这一过程中,对原有单晶硅业务的坚守与钻研,让少数单晶硅制造企业在光伏行业由规模发展到精细化提升的转型阶段深感从容淡定。李文学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的国内开发商越来越看重光伏项目的发电效率和度电成本,这为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强势回转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李文学表示:“物质组织结构的特性赋予了单晶硅先天的优势,同时国内单晶硅制造企业经过多年的海外市场历练,使单晶硅片可以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近年来,国内市场对光伏组件的质量和可靠性更加看重,这一状况使单晶制造企业对国内市场充满信心。”
性价比优势将在终端体现
作为世界第一大单晶硅片制造企业,隆基股份在去年将单晶硅片业务向下游电池组件环节拓展,设立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单晶电池组件运作平台,意在将高转换效率、高可靠性的单晶组件在 国内市场全面推开。李文学对本报记者表示:“单晶组件较多晶组件在价格上的差距已经很小,基本在0.1元/瓦左右,单晶组件在单位面积的功率高6%~8%。如果投入相同的电站建造成本,单晶电池组件将会为投资人提供高出多晶组件至少5%的稳定发电量,资本金内部收益率提高幅度在15%左右。”深究单晶组件价格趋高的原因,中间环节组件商加价严重的情况不能回避。为了能有效降低单晶组件价格,减少流通环节成为了不二法则。李文学对本报记者表示:“乐叶光伏利用母公司单晶硅片优势,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让利给终端,使单晶组件的优势在电站建设终端得以体现,让电站投资者得到最大收益。”由于单晶组件搭建用地少,支架、电缆用量少,施工成本将组件的差价拉平。以10兆瓦单晶组件为例,其发电量比同等容量的多晶组件发电量可多达5%以上,这一发电量优势或许会成为2015年光伏市场单晶硅走向的最大看点。
据了解,乐叶光伏将PERC技术应用到单晶电池研发中,未来单晶组件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2015年乐叶光伏单晶组件的销量将不低于500兆瓦,2016年单晶组件售价有望与多晶组件一致,单晶在系统造价上将低于多晶系统,单晶市场份额提升将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