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车联网技术 » 正文

互联网造车到底应该怎么造?

日期:2015-08-05  

国际新能源网

2015
08/05
13:2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互联网造车 游侠电动汽车


这两天游侠的新闻很热闹,其实“忽悠”风投的不止一家,这两天就有三位被曝光,可见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互联网造车这个事情之所以能忽悠,是因为汽车对大多人来说是很陌生的。给游侠投资的老板并不是没开过车,他买过超跑,买过特斯拉,对车不能说完全不了解。实际上风投恐怕没有一个人不开车,但是开车和知道造车是两码事,甚至会开赛车、经常评测车和造车也是两码事。

在大众眼里,车就是四个轮子能跑,造个车好像也没有什么,大学生都有类似的项目,赛车都能造。

前几年的新闻,农民就能把夏利改成法拉利的样子,国外也有用丰田发动机改成超跑的样子,这样看造车好像也没什么。所以,在这一段互联网风投泡沫之下,出来了不少要造车的公司,有的背景雄厚,实力强大,也有完全不靠谱。

那么到底怎么样造车才靠谱,怎么就不靠谱?这里就需要解释一下,大众眼里的车,和真实世界的车差在哪。

一、能上路的汽车都不简单

其实,在各个地方,我们经常能看到对国产品牌汽车的吐槽,什么不会设计啦,怎么连个壳子都造不好,抄袭啦,怎么抄xx车抄袭的这么像?一个网友画个壳子就比厂商的好看多了。很多学美术的同学的设计的样子,比马路上跑的车好看100倍。

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就有一个不能上路和能上路车的区别。

汽车这个东西,你开出去不是关系到你一个人,而是公共安全的问题,所以不能随便让上路,特别是汽车这种速度快,重量大的,出点问题都是要命的。

这里就有了玩具车和真车的概念,我们看看小朋友的玩具车,什么造型都有,转上电机就可以开,没什么嘛。这是玩具车。

按照这个标准,造车是不难的,大人的车,无非就是比孩子玩具车大点。

钱够多,我找一辆特斯拉,有钱就去做个模子,每个零件冲压一批,没钱就找个壳子自己修改一下。找个电机,电控转上,做好内饰这就是车了嘛。

当年李书福的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这种车能跑,你自己找个地方开着玩行,上路警察叔叔是会抓你的。

为什么呢?因为玩具车和真车是不同,真实世界的车要考虑众多因素才能让你上路。

你随便设计个游戏车的壳子,好酷炫啊。但是,车是要在路上跑的。现实世界里面有路就有颠簸振动,你这个车壳一直在各种各样的震动里面。

上路的汽车,寿命得有个10年吧,出租车还得8年呢,跑路10万公里就报废不太行吧,强制报废60万公里太长,15万公里得开到吧,你这个外壳得振动多长时间,有多少频率,承受多大应力。

随便一个壳子就上路?呵呵,这种振动颠簸下不变形才怪,金属疲劳后车上能不能掉点东西砸死人都难说。

李书福真到了造车的时候,可不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而是数亿的真金白银钱才开发了一个车型。当年的人民币购买力和现在还不是一回事。

而且现在的乘用车基本都是承载式车身,撞车的时候,这个壳子直接决定能不能活下来。看似简单的壳子,哪里软?哪里硬?软到什么程度,硬到什么程度,各个角度来的撞击力怎么传导。都是有计算和试验的,为什么有的车几代了,侧面C柱一成不变?厂家不知道审美?因为是逆向来的车,一变受力结构变了,会死人的!

什么都没算清楚,你就敢造车,你敢造国家不敢让你上路啊,所有才有汽车行业能把人看疯的那么多强制标准。

能上路的车都不简单,他们背后是千百万工程师成年累月的汗水和心血。

二、汽车行业的抄袭也是高科技

大家习惯喷抄袭,有些抄袭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互联网像素级抄袭,你做个UI而已。代码的什么的就更没有节操了,别人一开源,我们就自主。

但是,制造业抄袭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每个零件都是计算过的,用什么,不用什么。这个东西装上去会有什么影响。

汽车这种10000多零件装起来的东西,一些零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已经近乎于玄学了。下面是NVH工程师的段子你体会一下。

1、我司NVH专家某次搭我的车回家,下车时对我指出排气管锈穿,左前门密封条破了,轮胎需要做动平衡,门铰链得上油等等问题,检查后果然如此。

2、某车型后门关门之后会有一个轻微的嗡一下。

如何解决?解决方案是把一个后箱钣金的金属挂钩Tab弯折成和车身垂直。够不够玄?

3、某车型急加速油门后车顶传出呼呼声,解决方案是后箱天窗排水孔加了个泡棉。

这是简单的异响,已经快让工程师疯掉了。而难度大的是底盘,跑过各种各样的路况,这个底盘能不断裂,不把人害死就是大学问。要从头自主设计一个底盘,得几十亿上百亿的扔,还得有足够的专家人才。

国内大多数汽车企业都是逆向国外成熟车型底盘,即使是逆向,把各个零件力学关系算清楚,模拟试验跑出来,真正敢上路能用,也是亿级别的投入。

所以,汽车行业的抄袭,逆向也是高科技,给你一辆车,给你所有的零件,你单单是总装,想把车装出原来的性能都不简单,每个螺丝上多大扭力你知道吗?

汽车行业能抄袭也是高科技。这与互联网行业是完全不同的。互联网行业你抄代码,抄设计基本抄来就能用,但是汽车你抄完了,有测试在等着你。你抄完了得过了测试才能用。

你把一辆车抄的样子差不多,但是上路一跑就是两码事,我们看到的上路的车,都是跑过多少万公里的测试路面,什么高速、低速、搓板路、卵石路、石块路、扭曲路……跑下来可靠才能上路的。

随便逆向一个车,看起来样子一样,一跑这种测试没计算好受力,跑掉车轮跑散架都不奇怪。

人家原型车碰撞能过五星,你逆向不知道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材料强度不知道怎么设计,碰撞是要死人的。

至于各种性能,那就更难了。数据得一项项测出来,每一项都是工程师的心血和汗水。

所以,现在中国能抄袭能过关的企业都不多,为什么一些车外观和国外原型车完全一样,甚至零件都可以互换,但是一跑起来感觉就完全两码事,几年就到处都异响?

这就是抄作业还没抄到家,计算还没算清楚,人家的东西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使这种不算优秀的作业,也是多少亿才能做的,因为这种不优秀的作业已经能过了基本的测试。

最近几年,通过引进人才(有的企业全球开研究所),买资料(把国外汽车企业整体收购,人家的积累全部买回来),抄作业的水平逐渐提高。偶尔能尝试自己做点作业了。

这是十亿,百亿,千亿人民币,十万,百万,千万工程师多年干出来的。

三、互联网造车应该怎么造?

其实,互联网造车不是不能造。现在日子过得不太好观致其实模式就有点互联网造车的意思。

造车虽然很难,但是有钱一切不是问题。开发测试外观底盘整车难,没关系,只要肯花钱,你买个人家弄好的就行了。

 

正常开发一个底盘很难,但是人家有专业人士开发好了,你花多少个亿买过来就行了。

观致就是从麦格纳买来一个车型,然后招募来汽车行业的各个大牛领衔,招聘足够多的工程师,有车型搭好供应链,足够的人把车造出来。

然后有人力物力去跑各种测试,不断修改,最后按照国家标准过各种测试,车也就造出来了。而且还搭建工厂完成量产,只是资金需要百亿级别。

所以,互联网造车说难也不难,你得找到百亿级别的大金主,然后从大厂哪里买个车型,再全球挖人招募优秀工程师,完成车型匹配的工作,完成供应链。最后建一个厂,或者能买下一个厂,或者能找到愿意给你代工的,这个车也就造出来了。

不过真正到了那个时候,互联网的投资者才会发现,自己造的车别说颠覆性,能赶上主流水平不出大规模的问题已经是神佛保佑了。

特斯拉造了多少年车,才出来一款ModelS,这还是有美国的汽车环境(高水平工程师好找),有奔驰、丰田的帮忙,甚至盘下丰田一个厂,还有政府明里暗里的支持,这样特斯拉车造出来了,盈利还在边缘,这可是多少亿美元投下去以后的结果。

所以,互联网造车是可以的,只要你不怕卖不出去,投入个百亿级别的投入,找到足够的人,找到供应链,代工厂,是可以造出来的。但是想要造一辆颠覆性的车,价格要低,性能还要好,这个难度就很大,不是烧掉100多亿就能烧出来的,观致就是例子。

至于千八百万人民币就想要造车,只能说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白送你一辆原型车,跑完所有测试,调试完成,这个千八百万人民币够不够用都是问题,别说造了。做梦的可以醒醒了。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