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5-2020年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光伏从业人员近50万人,总产值逾300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份额70%以上,其中80%以上的产品必须依赖出口。这说明,在国内未全面出台光伏应用政策前,我们的光伏产品虽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很被动,光伏产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我国光伏产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技术不成熟或装置落后下的降成本问题
大家都清楚,我们的企业大部分都建在技术、设备国际发达国家的封锁和垄断时期,往往一次性投入成本高,且部分企业未配套先进的回收装置,就是配置了配套的回收装置,又效果不明显或无法投入运行,副产物利用率低,处理成本高且给环保带来压力。由于高投入遇到低价格期,企业陷入改造成本更大、不改造也亏损的困境,在这种困惑下只有关停。
2、小规模低产能下的亏损和环境问题
所谓小规模,就是指2011年国家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以前投资建设的多晶硅企业,不符合3000吨/年生产能力的准入门槛,在本身难以维持运转的情况下,未配套副产物回收循环利用的氢化装置,环保难以达标,综合电耗难以控制在100千瓦时/千克以内,被迫关停和淘汰。
3、自有资金不足或无自有资金下的运营问题
从原则讲,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必须达到规定的自有资金比例,这是多年来企业发展的经验。而我们的部分多晶硅企业,为了盲目追逐高额回报,在没有原始积累的情况下一味追求可观的利润,忽视或低估市场规则,把市场静态化,结果大家非常清楚,高成本投资、无资金周转导致大部分多晶硅企业半停产或不投产,无法扭转亏损局面。
4、不掌控供销权力下的经营脆弱问题
在国内未出台一系列应用和补贴政策前,我国的光伏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一旦国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则对我国的太阳能产品就会形成致命的打击,企业无力扭转和运作,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市场话语权,产品的供销和接纳量我们自己说了不算,掌控在发达国家手里。
针对多晶硅企业存在的问题,内蒙古锋威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提出了一下解决方案:
1、预测好市场接纳量,避免形成新过剩。
多晶硅企业在创新和技术革新过程中,不能再盲目的上马和扩大规模,一定要考虑市场的接纳量,以销定产,以质定产。如果2014年全球按照47GW的新增装机量、90%的晶硅电池、每瓦5克的多晶硅耗量计算,全球太阳能多晶硅需求约21.5万吨。如果考虑过剩电池量与库存,则2014年全球多晶硅实际需求可能为26.53万吨左右,其中国内需求预计为18.63万吨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把好自身的产量,掌握好国际国内今明两年的总需求量,共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秩序。
2、做好技术研发工作,树立成本意识。
今后,不管经营和从事什么产业,暴利一去不复返,只能靠技术、质量、成本优势生存和发展。一句话,谁将多晶硅的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谁就利润空间大,竞争实力强。就多晶硅价格而言,短期反弹空间与反弹周期均有限,甚至可能不会出现反弹,中长期仍然看跌。在成本管理方面,一是要发挥好企业自身和地区优势,比如电价优势、工艺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等等方面。二是强化技术含量,提升回收利用率和转换率。三是避免大马拉小车的经营弊端,做到产出多少运转多少装置生产线,从设备利用和资金成本角度降低费用。
3、与下游企业建立好长期合作关系。
从多晶硅生产企业讲,其产能主要通过产业链中下游接纳和消化。由此,上游企业必须与产业链中下游加工企业建立好长期的协作关系,确保上游产品销路畅通,做到产供销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