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清洁能源的迅速发展,风光消纳问题也日益凸显。日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未来我国风电、光电的发展空间巨大,预计2020年发电装机规模将达3亿千瓦。为了大幅提高其利用效率和贡献水平,并网优化调度及大容量储能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自2000年以来,我国以风电、光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迅猛增加。目前,我国风电和光电累计并网容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保持世界第一,达到约17.6GW。
前途虽光明,但道路却很曲折。据悉,我国风电、光电存在着“大规模发展、集中式建设、远距离输送”的特点,比如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开展大规模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建设的国家,且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且远远快速电网建设速度,加之当地负荷水平低,通俗理解就是没有相应的用电需求,弃风、弃光现象比较突出。
面对当前弃风、弃光问题,国家电网已经在谋划解决之道,规划在2020年将现有电网互联整合为东、西部两大电网,并于2025年融合为一个同步电网,从而更好地消纳“三北”地区过剩的电力。
但为风电、光电开拓“销路”的同时,也要有效地改善电网系统的运行特性,否则功率波动起伏较大的光电、光电,由于大规模、集中式地“蜗居”在我国一部分地区,仍无法有效地并网输出。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郑宝森等与会人士的共识是,大容量储能技术,不仅可以平滑风电、光电的功率波动、促进其大规模消纳和接入,也可以对电网进行调峰调频、增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
但由于受技术、价格、寿命等限制,从经济性角度上,大容量储能技术目前还不被广泛接受。然而,业内人士亦表示,从正面来看,大容量储能技术也在发展,并在规模化、商业运用上做着尝试。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十三五”期间将是化学储能技术逐步向大容量、高效率、长寿命发展的阶段,大容量储能技术有望进入商业化阶段。